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全球“著名”的电子垃圾处理场几乎全部来自亚非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不为人知的秘密正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分类:固废观察 > 国际视野    发布时间:2018年3月18日 9:38    作者:固废观察    文章来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当你把电子垃圾送给回收商而不是扔进垃圾箱里后,很快,大约 80% 的电子垃圾就会被装上集装箱船,运往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那些常年被毒烟笼罩的垃圾场。

美国摄影师斯坦利·格里尼发起“追踪电子垃圾”这个纪实拍摄项目,历时 3 年走访了全球不为人知的电子垃圾坟墓。

本期梳理了全球“著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处理场,选取9个代表,这些地方几乎全部来自亚非国家,均为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输出地和倾倒地。其中,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回收处理方式原始、监管薄弱等原因,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成为“全球电子垃圾”转移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中国作为电子垃圾产生的大国,也是全球电子垃圾的接收大国,但在经历了散小乱粗放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几大电子垃圾集散地纷纷转型转型,逐步走向园区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实现了绿色蜕变。

                                                                                                                             来源:再生资源 公众号

加纳|阿博布罗西:

非洲最大电子垃圾处理场


加纳电子垃圾处理场

阿博布罗西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外,是非洲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也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它被拥有3万人的巨大贫民窟包围着。加纳每年从国外进口20多万吨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大多来自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工人从电子垃圾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后,会把剩下的东西抛弃掉。他们每天平均工资不到3美元。长期的电子垃圾原始拆解不仅让当地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也成为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当地许多人20多岁就因癌症等疾病早逝。

印度| Old Seelampur:

与贫穷同在的电子垃圾市场


印度新德里最大的电子垃圾市场

Old Seelampur是印度新德里最贫困的郊区,同时也是当地最大的电子垃圾市场。这里的经营户大多从欧美国家进口电子垃圾,每公斤为10-15美元,然后以双倍价格出售。这些电子垃圾会被拆卸零件,然后再次出售。新德里有超2.5万名电子垃圾处理者,其中很多都是未成年人。工人月薪为35-55美元,每天工作 9到10个小时,他们长时间与有毒物质接触,没有任何确保身体健康或环境的措施。

巴基斯坦|拉合尔市Hall Road

大量的电子垃圾来自发达国家


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的Hall Road

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的Hall Road有许多车间拆卸和回收电子垃圾,这里是旁遮普地区最大的电子垃圾场。在这里,你能够找到任何种类的电子设备,而大多数材料都是非法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有些零部件来自美国、欧洲或中国,很多已经无法使用,被批发出售以提取贵金属。

尼日利亚|伊甘姆垃圾场

穷孩子的“天堂”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垃圾场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伊甘姆垃圾场,每年都会“吞入”大量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很多没有上学的穷孩子们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天堂,寻找可以再利用的东西。为获取废旧电子设备中的贵重金属,当地人直接将设备拆碎,将自身完全暴露在电子污染中。据国际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估计,每个月经过尼日利亚拉各斯港口的船运集装箱达 500 个,平均每个集装箱可装载 800 个电脑监控器或中央处理器,或 350 台大电视机。其中大半是名副其实的电子垃圾。按照其容量计算,每月仅经过拉各斯港口进入非洲大陆的电子垃圾就相当于 10 万台电脑或中央处理器,或 4.4 万台电视机。

印度|金奈电子垃圾回收市场

这里有低廉的劳动力


印度金奈电子垃圾

金奈是印度重要的电子垃圾处置地,其电子垃圾回收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原本在欧洲国家需要上百万才能做到的电子垃圾回收工程,在这里可能只需要几百欧元就能办到。这里有低廉的劳动力,电子垃圾非法处置、非法倾倒,常常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之一。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OV UNK出版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印度的废物管理市场将价值136.2亿美元。

肯尼亚|丹多勒

“废”满为患,污染严重

 

丹多勒垃圾场

丹多勒位于内罗毕东部,原是一处采石场。1973年,它成为工业、医疗和生活垃圾的堆放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方圆30公顷的丹多勒垃圾场就已到了容量极限。近年来,垃圾“新毒王”——电子垃圾在丹多勒大量现身,致使环境急速恶化。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肯尼亚接收的电子垃圾主要来自美国和英国。这个东非国家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倾倒地。丹多勒早已“废”满为患,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30个地点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对丹多勒的土壤样品和居住在周边的328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土壤中的铅、汞含量已经是内罗毕其他地区的50多倍。这些孩子中有一半都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所有人都表现出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广东|汕头市贵屿镇

中国“电子垃圾处置第一镇”


广东贵屿镇

广东贵屿镇是全球著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接纳”的电子垃圾80%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这里曾有5000多户个体经营户从事电子垃圾拆解处置,从业人员曾高达十几万人。早在2014年,保守估算贵屿镇处置的电子垃圾600万吨左右,原料价值达740亿元。2015年7月,路透社发布一组被称为“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的照片,对贵屿镇采取古老的拆解和焚烧技术拆解电子垃圾进行了直观展现,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此前,中山大学曾在贵屿镇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的地下水已遭重度污染,无法饮用。2012年,政府开始进行了整顿。2016年,总投资12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投入使用,贵屿开始从粗放发展驶入循环发展的“快车道”。原先的上千家零散的拆解户和塑料加工户组成49家企业入驻园区,统一管理,采用先进拆解工艺,推进无害化处理,彻底改变原先散乱发展的局面,实现绿色蜕变。

广东|清远

“中国再生铜都”

 

广东清远市数千名工人正在帮助分离电缆中的不同材料

电子垃圾处置在清远市的产业格局中占据着龙头级产业的地位。这里被誉为“中国再生铜都”,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在清远市石角镇曾经家家户户从事电子垃圾拆解。清远市统计行业小规模散户2358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近年来,清远当地的再生铜产值达1000亿元。随着电子垃圾产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14年起,清远市政府开始整顿废旧金属拆解行业。通过拆解入园、工艺升级等方式,解决电子垃圾围城的问题。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清远电子垃圾处置行业实现了绿色转型,努力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

浙江|台州

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中心之一


浙江台州

浙江台州是中国另一处著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台州椒江港码头闻名世界,源于那一船一船来自各地的电子垃圾,除了美、日、韩等国的“洋垃圾”外,更有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电子垃圾。特别是日本等国主动将“洋垃圾”送给台州企业拆解,不仅“免费”赠送,而且还提供资金作为运输路费的补偿。在台州,电子垃圾拆解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曾经对台州乃至全国制造业贡献很大,每年有超过百万吨的黄铜、钢铁销往国内大型冶炼工厂。但当地电子垃圾的处置方式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触目惊心。现在,不少当地人不再愿意干这一行,从事电子垃圾处理工作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外地农民工。2011年,当地政府开始整顿这一行业,低、小、散拆解点被依法取缔,露天拆解和露天焚烧被严厉禁止,原先布局散乱无序的拆解企业集中进入金属再生园区,推动电子垃圾处置无害化处置。

背景介绍

2017年12月13日,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大学和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产生4470万吨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中可再利用材料的回收价值高达550亿欧元,但其中仅1/5获得回收。这些电子垃圾包括报废的冰箱和电视机、太阳能电池板、手机和电脑等,仅扔掉的充电器就有100万吨,垃圾总重量相当于4500座埃菲尔铁塔,如果用18轮大卡车装载,这些卡车足以从纽约排到曼谷再折回。

报告显示,工业发达国家产生的人均电子垃圾明显多于发展中国家。人均电子垃圾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平均每人17公斤。非洲的人均电子垃圾最少,每人1.9公斤。如果按国家算,美国以630万吨电子垃圾位列第一。

据预测,全球电子垃圾数量正呈现指数性增长,目前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在4000万吨到5000万吨之间,到2021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还将增长17%,尤其是在中国、印度以及非洲国家,新兴的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垃圾的产生量在快速增加。

电子垃圾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已经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多数发达国家都拥有完善的处置监管措施、严厉的废品利用法律法规、先进的处置技术,但在本国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远远高于出口亚非国家,因此,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往往会转移到亚非国家。本文的盘点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通过环保公益组织对电子垃圾流向的长久追踪,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不公平且畸形的电子垃圾转移链条。化解电子垃圾危害、变废为宝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每个国家都该负起自身的责任。


来源:固废观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