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债务违约“地雷”密集“爆炸”,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

分类:固废观察 > 热点观察    发布时间:2018年7月17日 10:59    作者:固废观察    文章来源:

去杠杆背景下,债务危机在环保上市公司领域爆发。截至2018年7月,盛运环保、 神雾环保、凯迪生态接连爆发债务违约,盾安环境控股股东盾安集团则更是爆出了450亿元债务危机等。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说,长期以来,不少环保企业无序的规模扩张以及大量的环保项目垫资建设,致使企业深陷债务困境而难以脱身。

经济观察报近日发文,关注民营环保企业债务危机。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去杠杆背景下,债务危机在环保上市公司领域爆发。截至2018年7月,盛运环保、 神雾环保、凯迪生态接连爆发债务违约,盾安环境控股股东盾安集团则更是爆出了450亿元债务危机等。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说,长期以来,不少环保企业无序的规模扩张以及大量的环保项目垫资建设,致使企业深陷债务困境而难以脱身。

7月5日,新时代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宏观分析师文思佶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国家政策驱动下,环保行业整体规模高速扩张。由于其依赖于发债,在2016年发行了大量信用债,这直接导致2018年面临回售与到期的较大压力。

 “目前处于‘稳杠杆’环境中,并无宽松政策出台,对于待偿债务压力较大的环保企业来说,仍存在违约可能性”,文思佶说。

不过,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债券通”周年讨论会上表示,今年前5月,整个中国债市违约率仅为0.39%,这明显低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也明显低于国际债券市场违约率水平1.2%-2.08%。所以要非常客观、冷静地来看待债券市场的违约问题。

持续升温的债务危机

这场环保债危机仍在蔓延,一系列违约“地雷”密集“爆炸”。根据大智慧数据,今年前6月,中国债券市场共有23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家企业主体。除以前年度有违约记录的企业外,今年以来新增了7家。

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频现债务违约,*ST凯迪、神雾环保皆在其中。经济观察报统计发现,这两家企业债券违约总额达18.06亿元,约占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总额的四分之一。

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神雾环保资产负债率为60.91%,*ST凯迪资产负债率为72.58%,盛运环保资产负债率为72.57%,东方园林资产负债率为70.1%。上述企业今年一季度应付债券分别为4.43亿元、1.9亿元、9.73亿元、21.87亿元。而今年一季度环保行业资产负债率在50.58%水平,所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41.92%左右。

从衡量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来看,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ST凯迪、盛运环保以及东方园林分别为1.86、0.65、1.14、1.03,均低于2。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流动比率在2:1以上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4.05亿元)同比下降249.14%,*ST凯迪(-3.62亿元)、盛运环保(-1.02亿元),也分别同比下降542.16%和25%。

不仅如此,从盈利能力看,神雾环保和*ST凯迪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后者今年一季度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368.73%;总营收7.1亿元,同比下降28.03%。而盛运环保一季度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小幅上涨13.63%,2017年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降幅达1207.14%。

近日,*ST凯迪发布了2018年中报预告,表示由于债务违约,发生多起诉讼、仲裁,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一些生物质电厂停产,发电量及收入大幅下降,公司财务费用过高。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亿元至-5.8亿元,同比降幅-644.76%至-551.37%。

根据*ST凯迪7月4日公告,截至6月15日,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总计29.8亿元。部分债权人已采取了提取诉讼、仲裁、冻结银行账户或资产等措施。并且公告称未来*ST凯迪可能会面临支付相关违约金、滞纳金、罚息等情况,财务费用会增加,资金紧张局面将加剧。

而神雾环保今年更是问题不断,屡爆债务问题。根据其3月14日公告,神雾环保应于2018年3月14日前支付其2016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下称“16环保债”)的回售本息合计约4.86亿元,但因流动资金较为紧张,未能如期兑付回售本利。

除此之外,神雾环保去年向南京银行北京西坝河支行借入期限为一年的1亿元资金,也在今年5月18日公告称由于流动性趋紧,资金短缺,无法按时偿付该笔贷款,宣布逾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净利润、总营收均大幅下降。其中净利润-5906.75万元,同比下降158.15%;总营收6632.68万元,同比下降90.06%。而应收账款(20.37亿元)和应付账款(14.01亿元)却出现上涨,分别同比增长 61.92%、91.39%。

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应付职工薪酬(3122.25万元)和应付利息(4612.53万元)上涨更为明显,同比分别增长达539.4%、1396.99%。

神雾环保控股股东为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神雾集团”)。该集团今年初因陷资金链断裂危机,2017年年报延后近两个月,于6月19日才披露。其披露的信息显示,神雾集团去年净亏超10亿元,流动负债暴涨133倍。所以其不得不把“确定回款”作为现阶段首要任务,该集团表示将积极催收账款,引入战略投资以缓解危机。今年3月,该集团公布战投规模达50-70亿元,以增资扩股形式融资。

神雾环保7月2日公告称,集团引入战投工作仍在推进中。前期以上海图世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代表的民企领投,后续主要以大型国企、央企为主。截至目前,公司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除*ST凯迪、神雾环保外,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运环保”)债务危机也较为突出。其7月9日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合计8.87亿元。公司可能会因逾期债务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风险,可能将会影响到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增加财务费用,加剧资金紧张状况。

7月13日,盛运环保公布了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0万元至-8800万元,同比变动-268.23%至-259.19%。今年上半年,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500万元。

盛运环保在其业绩预告中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底以来公司陷入较大债务危机,流动性严重不足,公司项目建设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营收大幅下降,而三项费用同步却有所增长。不过,目前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积极对盛运环保重整开展工作,相关项目建设逐步恢复。

新三板挂牌的蓝天环保,也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7月5日,蓝天环保公告称,公司股票转让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自明日起变更为“ST蓝天”。次日上午,蓝天环保确已戴帽“ST”。

蓝天环保公告称,存在“大部分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大量逾期未偿还债务、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正常经营、实控人股权被质押”等状况,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蓝天环保确认其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6月29日,蓝天环保踩线发布2017年财报,业绩大幅下滑。去年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57.73%;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45.58万元,同比下降达99.25%。去年应收账款(1.12亿元)与流动负债(2.77亿元),却同比分别增长 201.1%、83.44%。

蓝天环保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此前公司借钱太多,现在资金状况、债务问题特别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蓝天环保是2017年首家发行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公司,但仅三个月后,经营就爆出问题。今年4月底,蓝天环保及其子公司待偿还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款累计19笔,待偿还本金余额3.11亿元,其中涉及1.57亿本息将于今年1月至12月陆续到期待偿还,且尚未偿还。部分债权人已对其及相关主体提起诉讼。

融资难度上升

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其林看来,此前环保行业集中发债,陆续迎来了债务清算期。今年以来,债务违约、发债遇冷、资金链危机等问题频现,环保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作为高度依赖资金的环保行业,不可避免会受到政策影响。

而环保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更是与多家环保上市公司紧密相关。文思佶说,中国环保企业普遍采用PPP模式,投资期限长且规模较大,企业发展甚至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融资环境。2016年年底,国家开始金融去杠杆,导致资金面大幅收紧,企业融资成本有所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环保企业做工程特别是PPP项目,单个项目体量往往特别大,几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项目很常见。公司要做大,就需要大量资金垫资方能进行。而环保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回款期会很长,再叠加,现阶段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李小平也表示,“目前,PPP已成为很多环保上市公司很难受的领域。很多投资的高成本是目前不少环保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这是个导火索,可能会蔓延出很多问题来。”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国家去杠杆力度加大,监管趋严,再融资难度急剧上升。一些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偿债能力明显下降。

该人士认为,环保债违约与制度无关,问题主要出在企业运作经营和战略思路上。“很多债务违约问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企业对规则和规律的漠视。人灾大于天祸。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投资的失败,实质上是漠视规则、盲目扩张等一系列人为原因造成的。”

文思佶对经济观察报说,对外部融资环境较敏感的环保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此前受政策鼓励及利润驱使,大量国企加入环保行业,直接导致竞争加剧,压缩了部分民企业务和利润空间。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于民企中,其发债成本与难度正在加大。

7月13日,“金融改革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研讨会暨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上半年金融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出席并发表午餐演讲。

吴晓求:最近的金融监管 我也搞不懂

中国金融的问题是发展中和结构转型中的问题。中国金融必须向市场化、国际化、科技化方向推进改革,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核心是推进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这种改革一定会带来业态的变化、功能的提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金融新业态的出现会带来新的问题,同时更会大大提高金融的效率。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改革带来的新问题,而多少忽略了金融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只看到出现的新问题,没有看到中国金融改革这些年来的巨大进步,那是不全面的。这种趋势会对我们未来的金融改革、金融监管产生一些不当影响。

当前,我们需要对中国金融的未来进行一些战略思考。我们对一些短期问题的研究很充分,但对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充分,战略定力有些不够,有些时候不尊重客观规律,一些政策违背金融的基本逻辑,有些“强监管”似乎违背了现代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

金融对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会有全面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用战略思维角度思考经济金融问题。大家现在都在研究中美贸易战,我不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专家学者,但我还是对它进行过深度思考。在昨天一个场合,我说中美贸易战是个历史性的事件,无论对未来的中国还是未来的世界都会带来深度、全面的影响。这是个大事件,大事件之后一定有大变革。我非常反对美国出于本国利益所采取的霸凌主义的贸易政策。中美贸易战反映了两种经济伦理的冲突,是两种经济伦理在现时代的对抗或竞辩。我们必须从理论的高度和经济伦理的角度去作深度研究。

中国要走中国的发展道路,美国也提到美国所谓的公平贸易规则。我们搞市场经济还是要沿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推进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必须坚决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走。我们必须遵循现代市场经济基本规则,必须推进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深度改革。中美贸易战若继续演化下去,会对二战后所形成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理念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会对国内经济特别是汇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带来一定影响。最近股市、汇市、债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会有所显现。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当前要发挥积极重要的平衡作用。当前,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减税,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市场流动性,金融监管要注意节奏、力度,要有全局观和平衡性。

坦率地说,我对近期金融监管是持有疑问的,我不太理解这种近乎“运动性”的监管。金融的基于市场导向的结构性变革是中国金融的主流趋势,谁也别想回到那个传统金融一统天下的时代,回到那个时代中国一定会出大问题。央行最近很尽心,市场和实体经济出了一些问题,就启动降准以增加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是央行良好的愿望,但在目前各种融资渠道都收缩、并表的情况下效果是不佳的。现在水库的水越来越满,但流到农田里的水并没有增加。因为,水渠大幅度减少了。这些政策看似很美,但效果不太明显。为什么不明显呢?因为原来并不算太违规的渠道被我们切断了、收窄了,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异化了。中国民营企业在金融正规渠道很难得到资金,相当多的是通过非传统渠道获取资金,虽然成本比较高。不少创新渠道已收缩或关闭了。风险似乎控制住了,但却极大损害了效率。这是有疑问的。

金融工具的多样性、金融业态的多元性是金融变革的必然结果,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在商业银行表内完成,那是个落后的观念,是不了解金融发展趋势的。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是现代金融演变的基本方向。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我不知道我们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有一些基本的元素,工具的多样性、结构的多元性和市场透明度等。现代金融的基石是充分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比如说,多样性、透明度。评判一国金融体系是否现代,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金融有没有有效分散风险的功能,有没有良好的财富管理的功能。这是评判现代金融体系最核心的标志,而不主要表现在有没有庞大的融资机制。

如果我们试图让金融风险回到完全可控的状态之中,那会严重阻碍金融的现代化。金融的美丽就在于不确定性,风险完全可控那不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风险就是不确定性。金融监管要做的是让个体风险不至于蔓延,不至于扩展,以致于形成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核心功能就是让风险始终处在收敛的状态,金融监管所有的功能和指标设计目标都是要让风险处在收敛状态,而不是由其任意发散。要让金融风险得到完全的控制是不可能的,那是不了解现代金融的本质。

金融最主要的作用是把一系列工具创造出来,以满足市场投资和融资需求,以分散风险,这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要义。我们一定要对中国金融多一些战略性思考。要清晰地知道我们心中的彼岸、目标是什么。如果连未来的目标都不清楚,你现在做的这些事要么是无用功,要么负能量,就会很应景,与我们未来的目标渐行渐远。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为此必须深刻理解中国金融的发展战略和核心问题。总书记说,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金融的生命线。我们要科学、完整地理解其中的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去理解,否则本来没有风险却搞出了风险。我不认为一些已显现的金融风险一定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不要都推到经济周期上,更不要推到金融科技上。

这是我的观点,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固废观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