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无锡马盛阮文权:末端处置模式对干湿垃圾分类的影响。

分类:环联生态 > 会员动态    发布时间:2018年9月6日 16:23    作者:固废观察    文章来源:

2018年8月31日,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主办的“中国环联2018年(第二届)技术论坛-环卫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顺利召开。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的行业机遇与企业策略板块的龙头企业无锡马盛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大学教授阮文权进行了发言。

来源:中国环联


无锡马盛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南大学教授  阮文权

阮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末端处置模式对干湿垃圾分类的影响”的演讲,分析了厨余垃圾资源化三种模式,有机肥、厌氧、厌氧+有机肥;提出分选除杂三种模式,精细化分选、粗分选、水力分选,分选越精细越有价值;建议湿垃圾厌氧模式采用高固厌氧或高干厌氧。马盛环境从事湿垃圾处置已有十几年的经验,有一支丰富的湿垃圾处理专业队伍,在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及乡镇都有良好的湿垃圾处置业绩和经验,形成了湿垃圾处置的“马盛模式”,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湿垃圾的特性及对垃圾焚烧的影响

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弃物,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湿垃圾是最佳的方案。国内湿垃圾分类处理现状是:

餐厨(饭店剩菜)——基本分类处理

厨余(家庭厨房)——未分类处理,难,量大

果蔬(农贸市场)——未分类处理,易

厨余垃圾的特性及对垃圾焚烧的影响

特性:

水分高——80-90%;

盐分高——0.5-3%;

含氮高——0.5-1%。

对垃圾焚烧的影响:

水:燃烧耗能;

盐—Cl:燃烧后大大增加二恶英的产生,增大二次污染机会,加大了二恶英去除难度和成本;

氮—N:燃烧后大大增加氮氧化物NOx产生,增大二次污染机会,加大了脱硝难度和成本,渗滤液脱氮。

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及对垃圾焚烧的影响

湿垃圾分类处理是减少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分类:

餐厨垃圾是焚烧垃圾的20%;厨余垃圾是焚烧垃圾的30-50%;生活垃圾中可分离的湿垃圾40%以上(含渗滤液)。

对垃圾焚烧的影响:

原料来源:担心焚烧量少,补贴少;

发电量:吨发电量提高,可燃烧部分还会焚烧,总发电量不少;

政府影响:分类处理后湿垃圾补贴费用增加,环境问题减少;且可腾出大量库容,减少再建焚烧厂的麻烦,综合效益提高;

社会影响:垃圾问题减少,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2.湿垃圾资源化模式

湿垃圾资源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有机肥、厌氧、厌氧+有机肥。


厨余制肥和产沼资源化价值比较,不考虑运行补贴、运行电费、人工等成本,仅从大宗消耗品支出及产品产出角度分析,厌氧产沼可以获得较大收益,制肥没有收益,厌氧产沼资源化效果明显,且最大限度固渣减量。


3.湿垃圾分选除杂模式

湿垃圾分选除杂模式有三种,精细化分选、粗分选、水力分选。分选除杂越精细越有价值。湿垃圾需要经过垃圾破碎、大物件、轻物质、有机物料分离,其核心设备有破碎机、分选机、破碎分选机等。

4.湿垃圾厌氧模式

湿垃圾厌氧模式主要有高固厌氧、高干厌氧,分选后湿垃圾的特点是:


厌氧产沼的流程如下,沼气用于发电上网:



控制好厌氧发酵条件,厌氧反应稳定。负荷过高,容易造成厌氧失稳,系统崩溃,影响生产。


对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碱度和有机酸浓度的变化,VFA/碱度基本在0.4以内,表明反应器运行较为稳定,VFAs、碱度和VFA/碱度均急剧上升。


湿垃圾经过厌氧处理后可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量,减量率80%以上。

5.梯级规模处理模式

马盛环境开发了大、中、小各个规模的湿垃圾处理技术体系,构建了从乡镇、县区到规模化城市湿垃圾处理的经营模式,可以满足我国实施垃圾分类后对湿垃圾处理的不同需求,满足投资者参与湿垃圾处置的经营要求。

6.马盛环境技术团队

马盛环境在打造最专业的湿垃圾处置平台,针对处理湿垃圾关键的预处理、厌氧处理和水处理系统拥有核心的自主研发的适合我国湿垃圾特征的处理技术和装备。马盛环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得到江南大学和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培养了一支专注于湿垃圾处置的技术队伍。 


来源:固废观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