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杭州江干区健风大厦的物业管理方收到了一张特殊的“拒运垃圾”罚单,由于多次警告后垃圾分类未整改到位,从当日起,大厦的生活垃圾被拒绝收运4天。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动真格了。今年7月以来,杭州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整治,开出的2000余张整改通知书、近千张行政处罚单,再次凸显了推进垃圾分类的决心。
这些罚单改变了什么?有没有使垃圾分类从源头得以改善?近日,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两个月开出千张罚单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秋涛路的健风大厦,之前因“拒运”罚单堆积的垃圾已经清运完毕,垃圾分类的标识标牌已经上墙,6个黄色垃圾桶摆放整齐,剩余红、绿、蓝3个垃圾桶也已经配置。
正在回访巡查的江干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改效果基本达到要求。”健风大厦内多为商铺,垃圾以布料、塑料包装等为主,黄色垃圾桶配置较多。虽然垃圾桶的配置、标识、标牌均到位,但记者发现,垃圾桶内部分垃圾混投,在放置其他垃圾的黄色桶中,还混杂着瓜子壳、水果皮。
类似现象在丁兰街道久睦苑同样存在。9月初,因小区内垃圾桶桶身破损未清洗、垃圾混投,久睦苑被停运生活垃圾两天。在恢复清运后,小区内相关设施设备有所增设和更新,但记者随机询问了十余位居民,多数人对“小区垃圾被拒运”一事摇头不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有“拒运垃圾”的管理手段,也有落到实处、金额具体的行政处罚,但这些措施常常被消化在物业层面,并未真正触及垃圾制造者的利益。在被处罚的垃圾停运期间,健风大厦将垃圾堆放在停车场一角,用毛毡布覆盖,大厦内垃圾照常收集,由保洁员二次分拣。业主们并未被告知要加强垃圾分类整改,商铺运转照常。同样被处罚的下城区杭州绿港花卉世界,被停运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管理方工作人员完成分拣处理。“又臭又恶心!”工作人员张芳说,20多人忙了一星期,才把垃圾分拣完成。
物业管理方已行动起来。健风大厦将对垃圾桶配置等进行整顿,向业主持续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杭州绿港花卉世界的张芳则和同事一起,将所管的商铺都走了一遍:“每家每户都叮嘱过了。”
为什么不让业主参与?几乎所有受访的物业管理方都表示:对业主以服务为本,无法有强制性要求,只能劝导为主。如果有处罚单,基本由物业公司自身承担。
“垃圾拒运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江干区城管局综合督查科副科长朱华俊说,这意味着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政府部门的角色由“宣传者”进一步强化成为“管理者”。
除了垃圾“拒运”的管理手段,从今年3月至7月,江干区城管局根据《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垃圾分类方面共处罚金额达15万元。
来源:环卫科技网 吴佳妮 胡芸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