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嘉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0% 垃圾源头减量效果明显

分类:行业热点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1日 15:12    作者:环卫科技网 张萌    文章来源:环卫科技网

  前面6篇文章,主要讲了“物”的问题——垃圾及垃圾分类的属性、特性、难点以及根本出路问题,也讲了“人”的问题——垃圾产生及垃圾分类的主体,如何通过“理”“利”“罚”来对“人”进行管理,以调动其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篇讲垃圾分类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时间”的问题。

  在本系列文章的开篇就说了,垃圾分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垃圾分类,日本用了30年,德国用了40年,而瑞典用了整整一代人。

  我国大陆的垃圾分类这么多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除了前面讲的诸多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太浮躁、太急于求成了,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垃圾分类领域里,慢即是快,快即是慢,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也只能是八个字——“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因为,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

  一、反对“失败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

  垃圾分类想要做成功,需要要反对两种观点:失败论和速胜论。

  失败论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国家的居民环保素质比较差,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上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和关系不容易打破,环卫体制、机制改革难度很大,等等,所以,我国不适合做垃圾分类,或者说,我们做垃圾分类一定是要失败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要反对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垃圾分类工作可以“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这是对垃圾分类认识的“简单化”。垃圾分类的工作从大众接受到运行成熟,需要一系列系统的工作来组织运行,认为垃圾分类可以“立竿见影”、“立见成效”,这是错误的事业观、政绩观。

  虽然这两种观点表面截然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看到了问题的局部、表面,而没有从垃圾分类全局、本质出发,没有认清垃圾分类处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没有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犯了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我们的观点是:在我国,垃圾分类一定会成功,这一点无庸置疑。但不会很快,需要一场“持久战”。

  说垃圾分类一定会成功,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垃圾分类处理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到达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二是有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高层领导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发已出“要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号召,还有住建部、国家发改革委、教育部等相关部委都已在积极行动。三是18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也为现在的垃圾分类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四是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在大幅度提高。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