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金融负面影响逐渐消释 民营环保企业压力陡减

分类:产业市场 > 其他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日 9:46    作者:老崔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环保企业自身的高杠杆导致资金链风险,加上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让民营环保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有人喊出“寒冬来了”的口号。不过从国家统计的数据来看,环保行业发展整体上并没有因为金融问题而放缓。

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频频出现,不少环保企业也难逃“厄运”。按照一位环保企业高管的说法,过去钱来的太容易,银行追着放款,定增、发债,还有其他渠道都能来钱,这就导致投资有些盲目。

过去几年里,环保企业争抢PPP项目,大量依赖融资,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时候,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今年,PPP政策忽然收紧,举债的项目被冰冻或者被提前终止,企业顿时陷入困境,甚至资金链断裂。

“长期以来,不少环保企业无序的规模扩张以及大量的环保项目垫资建设,致使企业深陷债务困境而难以脱身。”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说。

环保企业自身的高杠杆导致资金链风险,加上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让民营环保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有人喊出“寒冬来了”的口号。

几家欢乐几家愁。有部分声音认为是国家去杠杆力度的强化导致了企业的金融问题,也有部分专业人士指出,环保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和制度无关,问题主要出在企业运作经营和战略思路上。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投资的失败,实质上是漠视规则、盲目扩张等一系列人为原因造成的。

可以说当前,我国环保企业既面临着担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任,也面临着资本市场上一再遇冷的困境;既面临着“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也面临着PPP项目调整过程中所引发的困惑;既面临着全社会环保热情高涨的有利时机,也面临着行业国进民退的窘境。

对于环保金融问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表示,国内经济开始加强去杠杆的力度、资本市场对环保的态度也由热转冷、PPP项目正在实施深入调整、行业内部涌现出了国进民退的趋势。诸多因素的叠加,让环境产业的发展遭遇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冲击。

但赵笠钧仍旧认为,目前环保企业债务违约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环保企业经营基本面还是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企业区别对待,合理把控风险,不要搞“一刀切”。政府也应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力量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统计的数据来看,环保行业发展整体上并没有因为金融问题而放缓。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5万亿元,已成为万亿元级的产业。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为1.35万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4%;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总结:上半年,国家层面去杠杆力度的强化的确对环保企业资金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主要问题出在企业身上,“人祸大于天灾”。随着下半年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不再“一刀切”,国有企业将是去杠杆的重点,民营企业的压力会有所减少。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