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多图|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怎么推?来看看江苏这个地方做法……便民又扶贫

分类:固废观察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9:53    作者:朱秀霞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南京六合区竹镇“赶时尚”,实现了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村村都设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该镇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安置房小区住户参与率高达80%,并依托村(社区)小卖部设立积分兑换点,既减少财政投入、方便农户兑换,又为低收入者实现增收。

竹镇镇侯桥社区30岁的村民陈宝山,因小时候一场火灾意外残疾。他在自家的房子里开了一间小卖部,独立谋生。今年9月份,侯桥社区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设在了陈宝山的小卖部。“村民们家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都会拿过来,我帮他们称重、登记积分。”陈宝山13日上午告诉记者,社区在小卖部隔壁设置了一间仓库,用于暂存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村民获得的积分,可在小卖部选购商品。

“陈宝山是一名残疾人,也是社区里的低收入农户。”侯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有宝介绍,选择他的小卖部设立兑换点,一方面是方便村民兑换,另一方面也是帮助陈宝山增收,同时减轻社区负担。目前该镇已有两个社区采取了这种模式设立积分兑换点。

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怎么推?怎么调动村民参与热情?竹镇做了尝试。13日早上,在新安置房明礼路1号小区,王守平奶奶拿着自己的绿色积分兑换卡换了48个鸡蛋。她身后还有32名居民在排队等着换物。

六合区垃圾分类办公室毛金栗说,竹镇全镇半年内累计兑换积分近10万分,集中居住区域参与率平均达35.46%,其中明礼路1号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80%。全区范围内,垃圾分类年底将覆盖所有小区,目前已走进全区117所中小学幼儿园课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垃圾分类真正落实,重在“闭环”。记者走访发现,该镇分类的垃圾正在变废为“肥”。早上10点,在居民陆续将自家厨余垃圾倒入小区门口的厨余垃圾桶后,写着“厨余垃圾专用车”的运输车抵达明礼路1号小区门口,工人将小区的厨余垃圾装车后再拖运至该镇垃圾分拣中心。在分拣中心,厨余垃圾被倒进大型生化处理机。机器轰鸣,残羹冷炙经过脱油脱水处理后,变成了大地色有机肥料。

对竹镇来说,田地里的秸秆、粪便等曾是头疼难题。13日上午,在省农科院竹镇有机肥厂,记者看到秸秆正在进行20-30天的高温条垛式发酵。“去年,我们共处理了1200吨粪便,变成了300吨有机肥。”现场负责人周宇说,这300吨有机肥用于农科院实验作物及当地农田作物生长,“目前是供不应求”。全镇目前已完成垃圾分拣站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的打造。

“今年10月初,竹镇镇已初步实现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收运。”竹镇镇副镇长陈建勇说,9月10日至11月10日,竹镇镇生活垃圾总量1473.35吨,其中可回收物271.85吨,餐厨垃圾42吨,日均垃圾处理量下降21.3%。目前,全镇村村设有积分兑换点,其中有两个积分兑换点是设在了村(社区)小卖部。这种创新模式,既减轻了政府的投入成本,也给相关村民带来了增收,值得推广。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