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土壤法》催生30000亿市场,6大问题亟待解决

分类:产业市场 > 其他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日 9:45    作者:山少爷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image.png

《土壤污染防治法》于今年初面世,这真是件让人振奋的好事。

这部法律填补了我国在土地环境保护方面的缺口,完善了我国的法制体系。该法是顺应时代发展而诞生的,也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因为土壤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人体健康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

目前我国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土壤污染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超过1300万吨,因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由于土壤污染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性、难治理等特征,加之长期以来无法可依,土壤污染治理产业举步维艰。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在深度普查的基础上开出的一剂良方,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做出了既宏观又详细的指导方略。这也将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事业加速发展的明确信号。

几个亮点和一个全新的市场 

本法的诸多亮点,让人耳目一新。

一是明确了土壤污染责任主体,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了政府问责力度,强化了部门联动机制。明确了13种不同情形下的土壤污染责任人和责任形式,建立了类型化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

二是规定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设置了不同的制度和措施。本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摸清土壤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污染源预防、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框架。

三是明确了修复治理资金的来源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土壤污染资金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金分两类,一类是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另一类是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除了中央专项资金,《土壤污染防治法》还提出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宏大的构想要依靠市场和产业来实现,土壤污染修复产业是整个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完备、成熟的产业载体,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当然,土壤修复的市场是巨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必定会促进市场扩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公开招标的场地调查与评价类项目约3亿,场地修复类工程项目约50亿,农田类修复项目约10亿,矿山修复类项目约35亿。

按照“土十条”的要求,到2020 年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2030 年-2050 年实现土壤质量稳中向好,本世纪中叶最终实现土壤环境的全面改善。保守估计,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万亿元。

基础薄弱,6个问题待解决 

但是,尽管条件良好,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以下6个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01  急于求成

目前整个修复行业急于求成,工程做的很粗糙,有地方政府为了及早开发利用污染场地,大干快上,往往只给短短数月的修复时间,最终修复过程成了走过场。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多于500天的仅占12.6%,200天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66.7%,普遍呈现“短工期”的特点。

所谓欲速则不达,土壤修复是个大工程,不只是工程量大,其战略意义更大,如果一味的追求速度,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02  鱼龙混杂

目前,我国“做”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数量很多,但“能做”的不多。由于市场的不规范、行业的不成熟,土壤修复行业鱼龙混杂,大量没资质、没技术、没经验的企业一窝蜂进入市场,目的当然是向钱看齐。这些公司“没有金刚钻,也揽磁器活”,为了在土壤修复市场“掘金”,在业务完全不对口的情况下,凭关系承揽工程,甚至先揽到工程再成立公司,工程拿到手后转手交给别人去干,工程被层层转包,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03  低价中标

土壤修复资金投入很大,资金保障不到位,就很难见成效。但当前土壤修复项目招标中存在着恶意中标的现象,有的项目报价甚至低于市场成本,结果可想而知。由于目前缺乏成熟的运作模式,土壤修复市场主要还是依靠国家的资金来推动的。乱象之下,国家资金浪费严重。

04  方法粗暴

土壤修复本是一项“技术活”,应该用专业的方法来做,但许多工程是由搞基建的甚至是地产商做的,修复方法就是换土。这是我国土壤修复项目常采用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换下来的被污染的土壤往往并未修复,而是运送至别的地方进行填埋,很显然这是污染转移,本质上等于什么都没做,当然,对于参与者肯定是赚了钱的。

05  表层“文章” 

我国土壤污染累积了几十年,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但是,目前不少修复工程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仅对地下一两米的浅表土壤进行修复,而对地下深层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置之不理,由于土壤修复几乎就是隐藏工程,修复效果好不好看不见、摸不着,普通民众等非专业人士几乎无法参与监督,而修复企业则常常会钻这个空子。这种修复工程如何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06  监管缺失

乱象频出,根本在于制度不够完善,监管缺失。行业本就不成熟,行业在放任自流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效果,长此以往会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做不强,效果出不来。

由于制度体系、行业的不成熟,工程中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广袤的土地受污染之深和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经验、产业等各方面积累之浅的矛盾当中。问题显而易见,最终也必将会解决,关键就看怎么做了。

 结 语 

从目前的参与企业看来,土壤修复技术水平仍然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亟需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进一步把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出龙头企业。

通过培养、激发市场能量无疑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好模式,但同时要做好监管,一个有序、有效的市场才能发挥作用,才能长久。一个行业应该有一派繁荣的“面子”,更应当有能解决问题、能出效果的“里子”。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