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质量监测政策
此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的实施在2013-2017年推动我国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座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PM2.5年均浓度安全标准10微克/立方米。
2018年1月,环保部印发了《2018 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对于VOCs监测的城市、监测项目、时间频次及操作规程等做了详细规定。
同月,环保部正式印发《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技术指南(试行)》、《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质保质控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指南(试行)》等四项指南文件,为规范城市利用新技术开展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工作提供指导
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修改了标准中关于监测状态的规定,并修改完善了相应的配套监测方法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水环境监测政策
2018年2月,环保部印发《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3月,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部署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5月,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试行)》,进一步推进水站文化建设,丰富和拓展水站人文内涵,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
2018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这是我国印发的第一个涉水攻坚战实施方案,让城市河道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同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强化完善保护修复措施,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其中特别强调提升监测能力。
(3)土壤监测政策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13 部委联合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评估考核规定(试行)》,评估考核内容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两个方面。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4)其它重要政策
2018年1月,环保部发布《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HJ927-2017)、《环保物联网总体框架》(HJ928-2017)、《环保物联网术语》(HJ929-2017)、《环保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指南》(HJ930-2017)和《排污单位编码规则》(HJ608-2017)等标准,促进环境信息化、环保物联网的发展。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钢铁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水泥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浆造纸》和《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火电》等标准,规范污染源源强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