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中,听取了“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发布,要求46个城市于2017年底前制度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

2017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计划行动。
自此,各省市纷纷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具体工作。截止到2019年3月,全国有45城市均以意见、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的形式对垃圾分类进行了“日程规划”。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线都市,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立法、执行方面一直身先士卒。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表示,“2018年,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如果用2.5吨卡车来运送,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所需车辆头尾衔接便可绕上海内环一圈。”
因此,对上海而言,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上海松江区率先积极落实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政策。维尔利环保集团凭借自己的EMBT技术优势,在松江区政府和上海环境集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入园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助力上海垃圾分类工作。

松江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维尔利环保集团EMBT技术是在引进德国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发展了适宜中国垃圾特性和要求的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目前在我国杭州、绍兴等地及泰国曼谷已经有多起成功案例。
该技术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包括餐饮垃圾预处理系统、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系统、厨余垃圾预处理系统、厌氧消化处理系统、沼渣脱水系统。经过资源化处理的湿垃圾减量率达60%,剩余的固废残渣外运焚烧处理,产生的沼气进行热电联产,获得电能和热能。
松江湿垃圾资源化项目建成投运后,松江区湿垃圾将实现资源化处理,极大地推动上海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维尔利环保集团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将松江湿垃圾资源化项目打造成高标准、高品质的标杆项目。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