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垃圾分类政策的全面实施,在资本市场,相关环保概念股受到热捧,“后来者”也在跃跃欲试。
近日,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诺尔”)的创业板上市申请材料获证监会受理。不过,该公司招股书显示,其多个项目存在超负荷运转达200%以上的情况。
对此,海诺尔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部分项目虽然超负荷运转,但环保方面都没问题。”不过记者梳理发现,2012年至今,海诺尔多个项目存在被环保部门处罚的记录。
一位环保行业分析师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如果垃圾处理量长期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可能处理流程就会被简化,造成很多尾渣、尾气处理不达标,产生新的污染。”
项目连续三年超负荷运行
招股书显示,海诺尔设立于2010年,公司定位为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商,业务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内。
海诺尔主要以招投标方式取得政府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特许经营授权,然后采用BOT、TOT、BOO等特许经营方式运营。目前,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垃圾处置费收入及焚烧发电的售电收入。
在2012年3月,当时的海诺尔就预披露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的招股书。然而,当年4月,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对公司审核后,给出的结果是“(首发)未通过”。
其间,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作为一家环保企业,海诺尔在2010~2012年内曾7次遭环保处罚。2012年4月,创业板发审委会议也表示,海诺尔因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蒲江项目和新津项目超过试生产的最长期限仍在运营,相关资质证书过期等,不予核准公司的上市申请。
此次作为海诺尔冲击创业板的“第二次”尝试,其是否已经“痛改前非”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招股书显示,海诺尔近年有多个垃圾处理项目,存在长期超过设计处理能力运行的情况。
其中,广汉项目、崇州项目、什邡项目和新津项目,2018年垃圾产能利用率都在200%以上。崇州的垃圾卫生填埋项目更是连续三年产能利用率保持在350%左右。
“产能利用率有时超100%,在150%以内都还合理。但超负荷达200%以上,就不太合理了。同时,如果垃圾处理量长期超过设计能力,可能处理流程就会被简化,造成很多尾渣、尾气处理不达标,产生新的污染。”一位环保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对于垃圾焚烧项目超负荷运转的问题,一位垃圾处理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首先,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并不是在所有地区都存在。据我们了解,长三角地区的几个垃圾焚烧厂,处理量普遍只达到设计功率的120%左右。其中还包括,因为未经分类的垃圾热值不是很高,需要添加辅助燃料,而导致负荷指标升高。”
该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垃圾焚烧项目长期超负荷运转,风险确实很大。首先,当处理量过大时,设备超负荷运行,会导致垃圾没办法达到充分燃烧,从而造成超标排放和二次污染。其次,也没办法进行停窑检修,会造成设备老损等问题。”
曾被环保部门处罚
对于多项目长期超负荷运转的原因,海诺尔方面向记者表示:“因为这些都是老厂,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量,所以才存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现在,我们也需要增加新的库容,需要政府配合我们去选择新的(垃圾处理项目)地址。”
海诺尔方面进一步表示:“公司部分项目虽然超负荷运转,但环保方面都没问题。目前运转的项目,如什邡的垃圾焚烧项目和崇州的卫生填埋项目等,也都合规达标,不存在任何环境污染的现象。”
然而,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官网信息显示,在第一次登录创业板失败至今的7年间,海诺尔有4次遭到相关项目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的通报和处罚,总计罚款10.14万元。
记者了解到,上述处罚和通报原因包括垃圾焚烧项目超标排放、排放水污染物超标、垃圾处理项目未验先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以海诺尔崇州垃圾填埋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成都崇州市公议乡天冬堰村西南的一处山谷中。2016年2月29日,崇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对该填埋场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坝的防渗膜有部分破损,雨水沟内有渗滤液的痕迹,未按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碾压覆土,导致有异味散发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等。并对公司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决定书》。
对于项目整改情况,记者联系崇州市生态环境局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复。不过,崇州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多位居民向记者表示,现在依旧受到“垃圾恶臭”的困扰。“特别是大热天的时候,风如果往这边吹,恶臭味还是特别浓。”
一位居民向记者表示:“当时环保局来让整改,整改过后(气味)好了一点,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有恶臭了。”
对此,记者向海诺尔方面核实采访时,相关人员表示:“对此不是太清楚,需要时间去查一查。”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