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持续推进中,今年5月和10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两批“回头看”行动在全国20个省区展开,通报的103个典型案例直面问题,措辞严厉,引发广泛关注。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对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在12月28日召开的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两轮“回头看”特别注重典型案例的查处公开,剑指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以及“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而查处通报典型案例是一种很好的督察策略,地方不仅立即跟进督察整改,相应开展依法问责,而且能够促使其他没有开展督察的省份感到压力。
刘长根表示,典型案例的公开,不仅能够精准传导压力,强化问题导向,还能加强精准督察。
刘长根说,督察不可能发现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突出重点。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就是要在聚焦上下功夫、在深入上下功夫、在精准督察上下功夫。
而对于典型案例中存在的地方政府知道情况、但是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刘长根表示,公开典型案例是第一步,后面还有一系列跟进措施:
一是典型案例反映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都要求地方纳入督察报告,要求地方针对公开的典型案例,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时限。
二是要求地方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厘清责任,对确实存在失职失责的,必须依纪依法问责。
三是建立了一整套重大问题跟踪调度制度,对地方查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开展季度抽查和相应的盯办。
四是针对整改不力,甚至无动于衷的,将再作为反面典型,公开曝光,采取措施咬住不放,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