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长:全市水环境变化将实时监测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1月14日 14:45    作者:缪梦羽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抬头可见的“成都蓝”、远眺可及的雪山、251个空气质量优良天……过去一年,成都人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蓝天幸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生态环境局长张军又带来了另一喜讯:“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中,成都市温江区、金堂县入围。这份生态名单中,全国仅45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

纵观2018年,成都的生态环保成绩单都可圈可点。张军说,2018年,围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着力推进“三治一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共收获251个空气质量优良天,创下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个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市民的共同参与。同时,锦江水生态治理工程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在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中,群众反映问题数量也大幅降低,这充分说明,通过持续深化治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此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培育生态优势、营造生态场景、转化生态价值,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怎么干,才能给市民带来更多绿色幸福感?张军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将围绕本次全会精神,紧扣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市还将加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大气、水环境的自动监测全覆盖。目前,全市大气环境监测网已经建成投用,全市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建成并进入调试,即将正式投用,届时各区(市)县的水环境变化都可实时监测。

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成都市还将以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为目标、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用绿色创造竞争力。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