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李克强指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立足于项目早落地、早推广,补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由此判断,国家可能将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全面带动城市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应地,城市及其周边工矿企业的搬迁修复也将进一步提速,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大幅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其中,工程性基础设施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
面对国家的这一重大需求,治理修复产业如何在未来高速成长的10年中,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强化科技进步,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地铁施工中发现严重土壤污染、污染土壤和修复后土壤的转运和处置、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治理等等。或许,有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转变治理思路和技术路线。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