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月22日上午,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举行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付卫东介绍了2018年全市水、气环境质量状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2019年主要工作计划等。

去年共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3812万元
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按省控站点统计,2018年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为60μg/m3、120μg/m3、14μg/m3、39μg/m3,同比分别下降15.5%、11.1%、22.2%、2.5%,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了5天;优良天数同比增加了14天,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8%;其中PM2.5指标提前两年实现了“三年攻坚行动”确定的考核目标,二氧化硫均值浓度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年共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3812万元,居全省第3名。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4个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均消除了劣V类水体,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水十条”下达的消除劣V类水体比例达到50%的约束性指标;全市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实现达标;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的治理任务。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按照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统一部署,研究提出了聊城市“1+2+8”落实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进一步深化;提前启动了《聊城市“三线一单”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起草了《聊城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落实方案(2018-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近20个指导文件,进一步理顺了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了聊城市生态环保大格局。
环境治理提质提速,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综合施策,全力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制定实施了《聊城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创新提出了全市进一步提升扬尘治理能力“五个三”措施,成立了聊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办公室。修编完善了《聊城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对新发现的53家“散乱污”企业和1个燃煤小锅炉依规进行了整治,全市180台天然气锅炉全部实现了超低排放。出台了《聊城市“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督促指导193家重点企业安装了符合环保要求的VOCS治理设施,全年因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提报市政府约谈县(市、区)、乡镇(街道)共计15次。系统施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度,积极推进重点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持续遏制化工企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恶化趋势,完成了化工企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监测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查治并举,积极防控土壤环境污染。统筹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极推动聊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引导县(市)建设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统筹推进垃圾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获得“2018年度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立完善了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体系
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深入贯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高、紧、实”的整改要求,努力做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和“回头看”的保障工作。截至目前,聊城市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7个问题整改到位10个,正在推进整改的17个。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28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6个。同时,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前17轮在聊城市累计检查点位9409处,交办环境问题78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交办问题数在全省7个通道城市中最低。
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坚守环境安全底线。不断强化地方立法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引领作用,助推《聊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聊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颁布实施;深入推进双随机执法和移动执法工作,共抽查一般排污单位1616家次、重点排污单位292家次;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类执法专项检查十余次,立案处罚1199件,罚款6244万元。继续做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共录入环境违法信息1199条,在电视台曝光典型违法案例38件。制定出台了《聊城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建立完善了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工作活力。制定了《聊城市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在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中,生态环保队伍得到加强,增加行政科室2个、行政编制10个,增加事业单位1个,事业编制20余个。有序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制定了《聊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圆满完成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和内网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汇总审核和抽样核查。有序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全市239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持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年政务信息工作位列全市第7名。积极推进绿色创建活动,新增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所、市级2所,省级绿色学校7所、市级9所,绿色社区1个。
在37个市控重点河流断面建设自动在线监控系统
2019年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确保2019年3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做好秋冬季大气综合防治攻坚行动的收尾工作。认真落实《聊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聊城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落实方案》,严格控制燃煤污染,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全面落实“五个三”扬尘治理措施,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及集群以及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加快颗粒物源解析能力建设,打好污染治理“组合拳”。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覆盖的水污染防治监测网络建设,在37个市控重点河流断面建设自动在线监控系统,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的环境在线监控网络。适时推行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制定并实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攻坚战作战方案》,继续推进重点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建设,凝练一批河道治污项目。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聊城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加快推进全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断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不断提高生态环保工作支撑保障能力。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按期完成今年畜禽养殖行业等20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继续实行新闻发布制度,联合新闻媒体进行暗访,对环境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聊城市“三线一单”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颁布实施,构建并严守三大红线;继续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制度,迫使企业落实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