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投入300亿 云南全面启动“美丽县城”建设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7日 9:13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image.png

image.png

在2017年中国“美丽县城”排行榜中,云南临沧沧源县(上图)位居第四,云南昭通绥江县(下图)进入前三十 人民网 图

2月26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2019—2021年,云南共筹措300亿元资金用于“美丽县城”建设,按照“干净、宜居、特色”的内容要求,实施21项项目建设,力争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20个左右“美丽县城”,2020年、2021年每年评选出40个左右建设成效显著的“美丽县城”。

资金来源方面,云南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0亿元,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采取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安排省级既有专项资金等方式,每年筹集60亿元。着重对国家级贫困县、深度贫困县、民族自治县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并统筹考虑建设成效和大、中、小县的实际,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支持。

干净

主要是推进县城“厕所革命”,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净化空间环境,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等7个方面

宜居

主要涉及路网建设、停车设施、供水设施、信息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居民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绿色美化、城市公园、公共安全等11个方面

特色

主要是加大建筑外立面改造力度,避免“千城一面”,打造主题街区,修缮历史文化遗存等3个方面

7个方面共建干净家园 彻底消除县城和旅游景区内旱厕

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干净卫生的城市公共厕所,彻底消除县城和旅游景区内旱厕。城市公厕应达到5座/平方公里,繁华地段500—800米内有1座城市公厕。建设一定数量的智慧厕所、一类公厕和A级以上旅游厕所。

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县城污水集中收集及处理率均达到100%,污泥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彻底清除县城垃圾遍地现象。道路清洁变扫为吸、变扫为洗,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到70%以上。实现建筑工地、拆迁工地、道路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现场路面100%硬化,驶出工地车辆100%冲洗,做到文明施工。

改造老旧小区。充分利用国家棚改政策,集中整治和改造县城内老社区、老街区、老厂区、城中村、棚户区等。逐步推进老旧小区实施物业服务,提高小区物业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和推进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工作。

整治违法违规建筑。依法整治未批先建、批后加建、私搭乱建以及侵占道路、河道、绿地、广场等违法违规建筑,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彻底消除占道经营、乱排乱倒、乱搭乱建等乱象。

加强农贸市场建设。整治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建设若干规模不等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彻底清除县城内“以路为市”现象。

净化空间环境。因地制宜规范城区一级干道空中电力线路改造,提升干道整洁度。清理整治违规设置的门牌、路牌、广告牌、霓虹灯、读报栏、公告栏等设施。兼顾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实施县城亮化工程,县城主干道、主街区及标志性楼宇亮化照明设施达到100%。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以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淘汰县城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控制机动车污染等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2%以上。加大露天餐饮、烧烤油烟治理力度,推行无烟烧烤。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11个项目营造宜居环境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县城建五星级酒店

加强县城路网建设。加强高速路口、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节点到县城连接线的改造完善工作。修复县城街区的破损、坑洼路面,全面消除县城内“断头路”,解决好城区过境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县城公共交通。县城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面积率达到15%以上。有铁路、机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通达的县城,若有条件,可考虑建设小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无缝接驳”和“零换乘”。

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基本杜绝占道、街边、路边乱停车现象。规划人口规模≥50万人的县城,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规划人口规模<50万人的县城,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县城新建居住小区停车位配建标准不低于1个/户。适度超前考虑充电桩布局问题。

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每个县城的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水质稳定达标。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城4G网络全覆盖,积极开展县城5G网络试点。加快推进县城光纤入户改造工作,实现接入能力达到200兆/秒。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10万人口以上3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至少建成1所一级高中,3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力争建成2所一级高中,切实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每个县具有1所县办综合性医院,有条件的建设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等),暂不具备设置中医类医院条件的,县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要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县城公立医院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低于1.94张。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每个县城原则上有1个城市公办养老机构。

加强居民住房保障。坚持租购并举,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每年将1/3的可分配公共租赁住房用于解决农业转移进城人口住房问题。

加强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文化和旅游部等级评估三级以上标准。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社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布局一定量的全民健身器材。鼓励利用老旧公共建筑设置城市规划展示厅及公益性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鼓励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县建设民族博物馆。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县城积极招商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加快景区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提升改造,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开展县城绿化美化行动。加强县城周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加强县城面山、县城入口、县城内重点区域、主街区和河湖岸线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强县城古树名木的保护,注重县城小景小品的设计打造。鼓励创建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道路绿化普及率≥95%,林荫路推广率≥60%,河道绿化普及率≥85%。鼓励开展县城“美丽家居庭院”“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大家动手搞清洁、搞绿化、搞建设、搞管护,形成持续推进机制,共建美丽家园。

加快建设城市公园。每个县城至少建成1个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的综合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县城抗震、消防、防洪、人防等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设施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县城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3个方面打造特色风貌 打造主题街区修缮历史文化遗存

加大建筑外立面改造力度。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元素和特点,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对县城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提升改造。民族自治县和边境县、市风貌提升改造要凸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国门口岸形象。

打造主题街区。坚持尊重历史、尊重人文、生态优先,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理念,通过3年的努力,每个县城打造若干条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或者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街区。

修缮历史文化遗存。做好县城内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升县城文化内涵。鼓励有条件的县城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