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从“花园式”工厂到“被约谈”,海口垃圾焚烧厂经历了什么?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7日 9:33    作者:李春鸣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2月19日,一则来自南海网的新闻备受关注:海口垃圾焚烧厂及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需整改。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海口垃圾焚烧厂运营多年,为何需要整改?

内容是这样的:在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一场特殊的会议在这里举行。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约见海口市、澄迈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中电国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海口市垃圾焚烧厂及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亮出“黄牌”,明确整改要求。这是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对市县政府及企业的首次环保约见。

1551230857536275.png

原有“花园式工厂”美誉

究竟是何原因被约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展历程:

据了解,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分三期,一期项目于2011年就投入运营,日处理垃圾量1200吨。据当时媒体报道,一期项目主厂房采用仿欧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环境绿化优美,享有“花园式工厂”的美誉。

image.png

二期项目新增建设2台600吨/天垃圾焚烧炉排炉,2台59.1吨/时的中温中压余热锅炉、2套烟气净经处理装置,配套2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于2016年投入运营。

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建工地点位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现有工程南侧。建设3×600t/d生活垃圾焚烧炉配2套20MW余热发电系统、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及配套的渗滤液处理站三期工程、飞灰填埋场工程、配套的辅助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总投资10.61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59亿元,占总投资的15%。

按照规划,三期项目建成后,海口市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4200吨/日。为解决海口市的垃圾处理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9月13日,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成,符合环保要求,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由海口中电第二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10.61亿元,日处理垃圾1800吨。主要承担海口市、澄迈县及临高县(部分)的生活垃圾处理。

这样一个项目,为什么“被约谈”?

管理、作业均不规范

文章开始处的约谈会议中,约谈企业的原因为:近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项执法组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发现海口市垃圾焚烧厂存在亟需采取整改措施。

而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臭气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监测和防控场界臭气浓度,未能有力推进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站的环境整改,加剧了填埋场的邻避效应;填埋作业不规范,未按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摊铺和压实,填埋作业单元的高度超出了标准要求,垃圾车出口未设洗车池,极易引起群众误解;填埋堆体存在不规范,堆场整形不规范,临时封场区边堆体稳定性存在隐患;存在覆盖措施不完善,作业单元未实施日覆盖,临时封场区膜材料的搭接和固定不稳妥,造成大量垃圾裸露;雨洪导排措施不规范,可能加重雨季期间的水污染等。

被约谈还不是颜春岭项目唯一的烦恼,另一个问题同样突出。

“邻避效应”日益凸显

就在约谈会议前一周左右,针对海口市垃圾焚烧厂三期项目,当地居民组织了一场“邻避运动”。

所谓“邻避”是个人或社区反对某种毗邻设施建设或土地使用,因为这类建设产生的利益由社会全体所共享,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却多由当地居民承受,因此建设受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

据海南日报报道:2月12日,500余名成员到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门前,开展非法静坐示威活动。

1551230966974546.png

加上某些媒体平台报出的一些材料来看,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与周边居民相处的似乎并不十分和谐。而“示威活动”与“约谈”时间如此相近,不禁令人联想二者是否存在某些联系。

对海口市垃圾焚烧厂及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省生态环境厅提出了系列整改意见。该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确保垃圾焚烧厂安全稳定运营,需要部门监管、企业自管、公众监督等多方力量参与。

“我们今后会下功夫思考,把垃圾焚烧发电这样‘变废为宝’的事情做得更好。”在会上,被约见人中电国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吴雪儒表示,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马上改,不能整改的制定整改计划、采取临时措施,工作不拖不推,改进生产管理水平。

“邻避变邻利”,是垃圾处理行业所有人的愿望。只是,愿望变成现实需要企业、政府和公众共同的努力。我们期待更规范、更走心的垃圾处理项目。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