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2018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6月4日 11:03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2018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296天,较2017年增加21天,但是臭氧污染仍较突出。

6月2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外发布《2018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296天,较2017年增加21天;AQI优良率为81.1%,较2017年上升5.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7.7%,较基准年2015年下降32.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7.3%;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16.7%;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4.5%。上述四项污染物浓度均为历年最低;SO2已连续五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一级标准,PM10已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二级标准。

但是,PM2.5和NO2均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二级标准;臭氧在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占比达50.7%,臭氧污染仍较突出。

《2018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称,在空间分布上,由于上海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PM2.5和PM10受区域输送和二次生成影响,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SO2全面达标,浓度总体较低;NO2总体呈市中心向周边区域递减的趋势,浦西地区浓度总体高于浦东地区,与机动车聚集度基本一致。

地表水方面,2018年上海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氮磷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仍为主要污染指标。

2018年,上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2017年进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的259个考核断面中,水质达到Ⅱ~Ⅲ类的断面占27.2%,Ⅳ~Ⅴ类断面占65.8%,劣Ⅴ类断面占7.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7年相比,全市主要河流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1.1个百分点,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1.4%和1.9%。上海市4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上海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氮磷仍为影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指标。

地下水方面,2018年,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开展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1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为Ⅲ类、Ⅳ类、Ⅴ类的数量分别为1个、10个和2个,分别占7.7%、76.9%、15.4%。

上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海洋环境方面,2018年,上海市海域符合第一类、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位占10.8%,符合第三类、第四类标准的监测点位占18.4%,劣于第四类标准的监测点位占70.8%,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长江河口水域水质优良且总体稳定,但由于海水水质标准与地表水水质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

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方面,《公报》称去年上海总体情况良好。

《公报》还披露,去年全年,上海市环保系统查处案件3047件,处罚金额近5.3亿元,同比增长11.07%。多种执法手段有效运用,作出按日计罚8件,处罚金额共2021.8万元,实施查封扣押139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9件,移交公安部门行政拘留23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交公安部门38件。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