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的成立,意味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了专业智囊的智力支撑,有利于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7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距离生态环境部首次透露将要成立专委会,已过去整整三个月时间。
专委会的成立,意味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了专业智囊的智力支撑,有利于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
记者了解到,国家专委会是由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原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合并而来,之所以组建专委会,就是为了进一步适应生态环境部职能变化,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专委会主任、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成立专委会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专委会要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提供高水平决策支撑,要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的“智囊团”,服务大局、建言献策,在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上做好论证把关。
同时,专委会要做推进战略性、全局性研究的“领头雁”,积极主动参与面向美丽中国的中长期生态环保战略、“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思路及重点举措等研究。要做反映基层情况、构建社会行动体系的“观察员”,不定期就生态环保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不仅如此,李干杰还要求专委会要做实现交叉学科交流、跨领域创新的“融合剂”,充分发挥委员决策信息来源和通道作用,实现各领域思想碰撞、交流共享,提出前瞻性、宏观性、理论性较强的生态环保思路、观点和建议。要做宣传环保工作、引领正面舆论的“传播者”,对内凝聚正能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营造良好氛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互鉴。
记者注意到,其实在今年4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扩大)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就提出将成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并要求鼓励和引导专家委员从多种渠道反映有利于生态环保的观点和建议,形成生态环保的社会合力。
生态环境部表示,有关司局和部属单位要做好专家委员会的运行和服务保障,围绕生态环境部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咨询活动,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和整理专家委员建议,组织成果报送与转化应用,保障专委会高效稳定运转。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