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哪儿哪儿都是山,屋顶上面开条路,楼栋中间开轻轨,一条公路浪起来,不愧是座闻名遐迩的山城——重庆。
说起这座城市,重庆正在“开放”的前提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目前,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重庆,2018年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而在颜值建设上也丝毫不落后。
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重庆退耕还林工程、国土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流域综合治理等行动获得亮眼成绩。
2019年初,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就公开了工作安排,包括实施五大环保行动、落实河长制、重点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完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发展装配置建筑、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等。
不久后,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开2019年市级重大项目,其中包括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永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城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项目、长生河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滨江长寿谷库岸整治工程、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黑石子垃圾场生态修复工程、忠县银山片区岸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30多个环保工程。
重庆生态环境微博还曾发布了《巴山渝水尽染绿 100秒看重庆生态环境》文章,提到了“八个一”:

确实,重庆生态环境改善是有目共睹的。2018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96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比81.1%;完成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100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新建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2380公里;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年均降尘量为4.43吨/平方千米·月;全年检测机动车159.9万辆,开展机动车排放道路抽检18.2万辆,整治冒黑烟车和超标车2.6万余辆,推广新能源车1.3万余辆;完成7台共252万千瓦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371.9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93.6%......
2019年上半年,重庆优良空气质量天数为160天,同比增加3天;在“绿盾”专项行动中组织完成了6个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共完成147块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修复污染土壤2.5万立方米,有序实施4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成绩单很亮眼,决心很坚定,期待2019年重庆交出的年终答卷。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