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环境监测丨标准渐欲迷人眼 数据才能真准全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8月7日 13:41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19年8月2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关于征集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制修订建议的通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希望强化标准技术储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此次,征集建议的范围囊括了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噪声、生物、生态等要素,涉及应急、遥感、质控、履约等领域。
 
  实际上,由于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我国近年来一直强调要构建完善的监测网络,抓好环境监测规范,紧盯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标准体系称得上“三年大变样”,精细化管理愈发凸显。
 
  那么,来梳理一下,环境监测标准都有哪些(做部分筛选),先从“GB”开始:

  再来看下“HJ”: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HJ”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及监测规范大约有500个上下。截至2018年,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来源都有哪些呢?
 
  据生态环境部2018年公报显示,生态环境部监测网络包括:

  早在2016年的时候,《“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就明确表示,要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与时俱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等在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个环境监测网络已见雏形,加固、完善、拓展、细化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各类环境监测标准的查缺补漏,将有力助推这个体系趋向成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