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是广西畜禽养殖大市,肉类产品供给一直是玉林市的重要产业。不过,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也在面临重要的绿色升级改造,就畜禽养殖污水问题、畜禽养殖粪污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畜禽养殖新业态问题等进行长足探索。
摸准大方向,提倡因地制宜,玉林市也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为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管控和末端利用三管齐下,积极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
一方面,推广“养殖户+合作社+种植户”、“养殖场+粪污加工企业+沼气或有机肥利用”等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尝试“益生菌+菌肥”、“益生菌+发酵肥”、“猪-沼-肥-草-猪”诸如此类的生态循环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
在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上,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在一则通报中对玉林市的典型经验给予表扬。通报提到了,玉林市清理拆除生猪养殖场,打造“微生物+”养猪新模式,变废为宝。
在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上,玉林市探索新路径,“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福绵模式尤其亮眼。建立社会动员体系,严格执法监管,封堵排污口,宣传培训加示范,一系列措施接踵而至,为福绵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撕开了豁口。
据了解,福绵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包联挂点机制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在监督牌上加二维码鼓励群众举报。同时,为了养殖户的切身利益考虑,福绵区深度调研需求,主动帮助养殖户降低挖池建池的成本,完善“粪污-有机肥”产业链。
注重管理,注重监督,这是“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福绵模式得以可持续运转的有力保障。不搞“一刀切”,着眼产出有竞争力的农作物,让市场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买单,坚定走清洁养殖道路,是不变的宗旨。
随着种养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种养生态循环新模式的采用逐渐还清于河。九州江、南流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就离不开玉林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而且低成本、见效快的治理模式引来了不少省市县的考察学习。
畜禽养殖,也要逐渐从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不能让规模大成为环境的负担。广西玉林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整治畜禽养殖污水直排、畜禽养殖粪污堆积、畜禽养殖异味扰民等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