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生态环境部:“土十条”实施3年,取得积极成效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日 9:10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发布实施。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纲领,以及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的重要遵循,“土十条”实施3年来,取得了那些成绩?
 
  日前召开的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给出了答案。苏克敬介绍,自“土十条”发布以来,中央财政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累计下达280亿元,支持土壤污染防治。
 
  至于效果,“土十条”实施3年来,我国耕地周边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建设用地人居环境风险联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
 
  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据介绍,生态环境部按照的“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土十条”,积极协调发挥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有关方面作用,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落实“土十条”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和任务分工;31个省(区、市)政府根据“土十条”要求,制定印发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土十条”的深度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且为了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指标”,十三五以来,全国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0多个,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部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行动,确定需整治污染源近2000个,截至目前已有近700个完成整治,切断了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目前来看,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0%左右的目标预期是可以实现的。”苏克敬说。
 
  不过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仍旧任重而道远。2019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正式实施。这部法律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局面,为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提供了法治保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法》普法宣传工作,完善配套政策法规规范体系,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日常监管执法,通过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净土保卫战取得实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