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我国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7%,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接下来,这一数字将在我国的大力扶持和重视下继续刷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可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升级和推广,纯电动车或将成为取代燃油车的“主角”。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纯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更适合乘用车和轻型车辆大范围应用。电动汽车的革命需要电网的深度参与,有数据统计,如果纯电动车得到大规模的普及,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需要增加2018年装机容量的40%~70%,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充电问题。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了解,2019年我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约122万座,但车桩比为3.4:1,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度增长,要想达到车桩动态平衡,还需要继续加强充电网络的建设。
近年来,光伏发电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实现平价上网的条件,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化,“光伏+交通”就是光伏的主要应用之一。早在2017年末,高铁沿线线下光伏发电项目和光伏公路项目落地,随后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北京首都机场、武汉火车站、北京南站等也安装了光伏发电项目。
在此情况下,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看准趋势,表示光伏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一种实现形式是户用光伏+新能源汽车。这是因为,户用光伏发电因其灵活性强——根据屋顶的形状及性质可定制安装方式和大小规模也被提到发展日程中来,这也让我们看到,用这一方式让家家实现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也不是不可能的。
欧阳明高教授提到,另一个组合为集中式的风电光伏+氢燃料电池,即集中式风、光、氢、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就是这一方式的诠释,目前已经在福建、陕西、湖北、山西和杭州等多个省市应用。
资料显示,这结合了光伏、储能和充电站三者,以光养桩,将光伏发电作为补充,在用电高峰期减少充电站的电网负荷,提供充电效率,并满足公交车、网约车、私家车和旅游大巴等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5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会有一个10倍的增长空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提升到2000万辆。在此趋势下,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善,绿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光伏+新能源汽车或许只是其中之一。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