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电池是纯电动车推广路上的一道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2019年至今,国内至少已发生数十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自燃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二是更换新能源汽车电池高达五六万,与一辆二手车的价钱不相上下,价格贵让消费者难以付出实际行动。
近日,解决这两大问题的电池问世——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什么叫“刀片电池”?电池的长“长相”即字面意思,说的夸张一点,形如“四十米大刀”。
这样一个“薄薄的扁片子”是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的呢?
比亚迪表示,“刀片电池”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得益于比亚迪工程师对电池包结构的重塑。“刀片电池”由电芯直接成包,同时更长的极耳距离减小了内部短路的风险和热量的产生,更薄的厚度也进一步降低了穿刺过程中的热量累积,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强度和安全。
据了解,“刀片电池”通过了动力电池安全领域严酷的针刺测试,且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刀片电池”的表面温度仅有30℃-60℃左右。比亚迪相关人员表示,“这个测试结果不仅显示出,比亚迪刀片电池在内部短路时也不会引起自燃。而且也意味着,当汽车遭受异物侵入,并伤及电池的时候,也不会发生爆炸现象,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对于电池的成本问题,“刀片电池”是如何解决的呢?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新开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过去几年,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厂商追求续航里程的竞赛中,被能量密度更高、但热稳定性较差的三元锂电池甩在了身后。
“刀片电池”由于取消了模组,已经省掉了不少零部件,再加上磷酸铁锂电池本身的成本也要比三元锂电池低,更有利于新车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刀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与811三元锂电池接近。
除此之外,“刀片电池”还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等能力。在电池寿命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在续航能力方面,“刀片电池”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
“刀片电池”的出现,将促使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路线作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评价说,“从电池的安全性、体积能量密度以及成本三个方面,‘刀片电池’应该说都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刀片电池”已经量产下线,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量产车型比亚迪汉,将于2020年6月份上市。有分析认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诞生,为国内乃至世界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当前部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与燃油车不相上下,困扰电动车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渐从续航里程向安全性及成本转移。一位电池企业工程师认为,在补贴滑坡后,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会进一步放大,市占率有望回升。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