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地球日的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在地球日前夕,亿利集团党委、亿利公益基金会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举行“抗疫复工、护河治沙”植树纪念活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海、西藏等地同步展开,标志着黄河流域“护河治沙”1000万株生态屏障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腾格里沙漠植树活动现场
在库布其沙漠的植树现场,内蒙古杭锦旗抗疫援鄂医护代表、亿利集团党员团员代表、青年学生以及生态旅游界代表、公益环保人士1000多人,共同为全国的白衣天使栽植抗疫爱心纪念林,各地植树活动现场总共栽植梭梭、沙柳、樟子松和杨树等2万余株。库布其“两山”学院还与亲子研学机构“博旅文化”合作举办“地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讲座,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启库布其“两山”学院第一课。亿利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现场向杭锦旗人民医院四名援鄂医护人员颁发了“终身免费入园”证书,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来源:正北方网
昨天,无锡市普明慈善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公益餐”项目,将首批500份素食送到惠山区中医院,倡导每周一次素食助力健康,表达对地球的环保之心。
昨天一大早,复兴路上一家素食餐厅里就聚拢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义工。义工们忙着将花菜、青菜、百叶结、胡萝卜豆腐汤、橙子等进行分装,每个盒子上还有一张小小的感恩卡。首批近500份公益素食将全部送往惠山区中医院。据介绍,本次素食使用的均为可降解的餐盒。未来,该项目还将在每周二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失独老人、孤寡老人等进行分送,将项目持续下去。
在现场,28岁的义工付先生表示,自己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上大学时就会每周吃上一两次素食,如今已慢慢习惯吃素。考虑到营养均衡,他会搭配补充豆制品、坚果等。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惠山区中医院中医经典科的张振龙医生介绍,偶尔来一顿全素宴,对身体并没有太大影响。对于重体力劳动者而言,动物蛋白更耐饥,有利于补充能量。但很多现代人常坐在办公室里不动,肉食过多,会引起“三高”及各类代谢性疾病。这类人群最好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吃得清淡些。他认为,饮食更多和从事的工作,个人体质有关,荤素搭配、膳食平衡是现代人需要践行的理念。
——来源:江南晚报
4月20日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别开生面的网络课程、互动有趣的线上答题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线上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让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珍爱地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广州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郭程轩做客广州日报新闻客户端、新花城APP客户端等平台,以《从敬畏自然、保护地球的角度看待人类健康》为主题,生动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观点,引导市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大家珍爱地球保护自然。

同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结合小记者特训营资源发起了“4.22世界地球日”线上答题互动,邀请公众积极参与“世界地球日”线上互动游戏,助力传播“世界地球日”相关主题海报,同时也通过答题来学习“世界地球日”的知识,并赢取“地球日”宣传纪念品。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次活动通过网络课程、线上答题互动等‘云科普’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时代使命感。我们也呼吁,家长要从我做起,言传身教,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近年来广州市首次将“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主场活动转为线上,算是一次创新尝试。
——来源:广州日报

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为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月21日上午,由来自郑州快速公交站务长们自发组织的环保志愿者开展“保护环境 共享绿色”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集体来到郑州南三环沿线的街角公园,帮助环卫工人清理绿地垃圾,倡导文明出行。
现场,志愿者们携带垃圾袋,弓着身体,捡拾绿化带内的烟头,杂物,以及清理挂在树枝上的塑料袋等垃圾。志愿者们相互配合,干的热火朝天。同时志愿者们在街头,以手绘漫画的形式向市民倡导绿色、文明生活习惯,帮助整理摆放共享单车,向市民发放宣传页,宣传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相关知识,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改善,向市民呼吁共同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经过志愿者们的公益行动,唤起了更多市民自觉践行文明行为,做到垃圾不落地,不随地吐痰,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看到你们的宣传,让我也认识到爱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平时吃饭太浪费了。”路过的市民王女士对志愿者说。
——来源:映象网

今日是世界地球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联合美团单车开启“骑迹焕活城市”行动,用户当日使用美团App扫码解锁美团单车和摩拜单车,均可免费骑行。1月23日至4月8日,北京用户骑行总距离超过240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600圈,累计减排量约3000吨。同时,美团单车发布“骑迹焕活城市”视频和报告,展示疫情期间共享单车所体现的城市活力复苏印记。
1月23日至2月3日是今年春节,恰逢疫情爆发,全民开启了宅家战疫模式,共享单车的骑行数据大幅下降。然而,还有这样一群“逆行者”,在单车车轮上完成自己的使命。北京市民赵先生是疫情期间最活跃的骑行者,12天骑行300多次的“成绩”源自他的热心肠。他说,疫情期间骑单车的人变少,单车的流动慢了,于是他每天戴着口罩出门,将滞留在犄角旮旯的单车骑到大路上,为需要出行的人提供方便。
随着疫情好转,生活逐渐回归正轨,路上的骑行人多了起来。单车车轮转动的背后,是城市焕活的轨迹,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个性。
“骑迹焕活城市”报告显示,3月以来,全国主要城市的骑行早晚高峰恢复正常,其中上海、深圳每天“醒”得最早,早高峰从清晨5点开始,北京、天津、成都紧随其后,早高峰始于6点;杭州、南京、西安的早晚高峰骑行用户占比最高,成为自行车轮上的复工城市;深圳、昆明、广州因深夜和凌晨骑行人数占比高于其他城市,成为骑行“不夜城”;值得一提的是,最早“醒”的深圳同时也最晚“睡”,是“焕活力”最强的城市。
截至4月8日,美团单车全国日均骑行量较2月疫情爆发期间增长410%,北京也跻身于“焕活”最快的城市前十位。1月23日至4月8日,北京用户骑行总距离超过240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600圈,累计减排量约3000吨。
报告显示,4月以来,各大城市的商圈、景点和休闲场所正在恢复往日的热闹,人们骑上单车踏青享受春光,或是去惦念已久的餐厅和商场消费。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主任刘岱宗表示,骑行这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升一个街区甚至一个城市的活力,并推动本地商业的发展,促进属地经济的发展。
美团单车负责人表示,此次美团单车“骑迹焕活城市”活动,旨在通过发挥企业平台作用,联合品牌商家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助力城市活力复苏。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用户使用美团App扫码解锁美团单车和美团旗下摩拜单车,均可免费骑行。此外,还联合众多品牌商家发放焕活消费券,带动公众共同参与,焕发城市活力。
——来源:北京日报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一科学论断有了更为深切直观的认识和体会。
“世界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认为,保护地球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爱护环境。因此,如何鼓励孩子放眼世界,从地球公民的角度思考一个人的担当与责任,值得每一位家长去探索和实践。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