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碧水源与广东省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积极推进碧水源与珠海水控在水务投资和资本市场领域的合作,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推动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碧水源称,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环保支撑力量。珠海水控表示,计划将海源环保(碧水源与珠海水控合资设立了广东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打造成水务领域的“样板间”。
显然,环保企业进驻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可不慢。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行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度发展的经济体系,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为其带来了新的活力。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也明确表示,要着眼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群品质,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在这样的定位面前,聚集优秀的环保企业和环保人必然成为题中之意。从智慧水务,到碳交易,再到土壤污染治理,其生态圈子的塑造意味着更多机遇。
就水务方面而言,蕴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水务概念当仁不让,会成为粤港澳规划的重要任务。催生大湾区智慧水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是必经之路,紧扣大湾区数字水务的建设与应用落地主题是转型关键。
再看碳交易,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委员就建议,抓住广东在碳排放权交易的领先优势,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打通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绿证等交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延伸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和市场化生态补偿平台。
至于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经济繁盛阴影中的生态矛盾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想要实现“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就会加倍努力,推进净土保卫战。
综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列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兴环保产业发展高地,实至名归。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