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河北省财政厅了解到,
2020年河北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生活垃圾分类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于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中的设施设备等项目建设,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等,其中补助资金占奖补资金总额的80%,其余20%为奖励性资金。
补助资金按照各地常住人口数量、年度生活垃圾处理量、城市社区数量、厨余垃圾处理量等因素及相应权重进行分配;而奖励资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工作开展情况、垃圾分类覆盖程度、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各市进行综合评估,对排名前 3 的市进行奖励。
奖补资金根据支持内容,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实施 PPP 等方式。河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对生活垃圾分类奖补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建立绩效目标指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奖补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根据河北发布的《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可知,到今年年底,石家庄、邯郸市两个试点城市和张家口市崇礼区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各市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在垃圾分类的设施建设上,河北今年计划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42座,全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达到57座,将建成70座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和10座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11个设区市及定州市、辛集市每个市至少有1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石家庄将达到8座,邯郸达到8座,沧州达到7座。
全省统一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标准,通过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规范分类投放、建立严格监管的分类收运体系等方面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进行。
今年以来,河北扎实推进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设施建设,增加收集、转运车辆,有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河北各地已开工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48座,邢台、秦皇岛、廊坊、沧州、衡水、定州、辛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均已达到100%。
为确保年度目标完成,河北各地将继续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建设收集设施、乡镇垃圾转运站,确保10月底前全部竣工,并加快配置收运车辆,力争10月底前全部配齐。另一方面,河北还利用遥感技术对各地垃圾收运、转运设施运行及转运站建设进行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转交各地整改。
今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河北石家庄和邯郸是其中的两个试点城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等工作刻不容缓。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