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概况

2014-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据对比
生活垃圾清运量:报告期收集和运送到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和生活垃圾最终消纳点的生活垃圾数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指按照有关技术、环境、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各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场、堆肥厂和焚烧厂等。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在统计上,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计算公式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生活垃圾产生量×100%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是逐年递增的,同时无害化处理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呈现巨大的快速增长态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的个难题。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0年统计,我国年产生垃圾总量近10亿吨,其中生活垃圾总量近4亿吨。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的垃圾容量和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垃圾围城、异地偷倒垃圾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垃圾分类回收不力、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缺乏制度管理及奖惩机制、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等是影响垃圾处理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集还处于混合收集状态各个居民区或公共场所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居民每天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通过塑料袋放入垃圾桶,环卫部门将垃圾清理装车送入垃圾中转站,再送入垃圾处理公司进行分拣、焚烧或掩埋。这种收集方式简便易行,对设施和管理要求较低,被大多数城市广泛采用。但这种垃圾分类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里面富集了很多可回收垃圾以及不可分解垃圾,增加了后续垃圾处理难度和成本。尽管在垃圾收集过程中部分环卫工人甚至从“拾荒大军”中分离了部分具有经济价值的垃圾比如易拉罐、塑料、报纸等,但废电池、玻璃、生物垃圾等大量具有资源价值的垃圾不在废品回收之列。因此,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2000年,国家建设部将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列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青岛等城市也相继推行拉扱分类收集试点,探索分垃圾类垃圾推进办法、营造分类垃圾生活习惯,打造公众参与氛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缺乏宣传以及配套设施跟进不力、奖惩措施不明确等原因,削弱了垃圾分类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晓龙,马祥庆.中国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利用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5(6):19.
[2]王建明.城市垃圾管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J].王建明,2012(2):98.
[3]任曼,卢徐节,王晓泳.我国城市垃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2):10.
[4]高光,董雅文,金浩波,等.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6(12):39.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