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关注 | “白色垃圾”即将退场,可降解塑料袋真的环保?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7日 22:55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不少网友开始担心喝奶茶咋办?都只能往嘴里倒了嘛?外卖怎么吃呢?绝大多数表示双手支持和赞同,看来小优那条旧牛仔裤不能扔了,得让老妈给缝个购物袋。



01

“限塑”走向“禁塑”


2008年“限塑令”推出后,超市塑料袋从免费变收费。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版的禁塑政策,7月17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整个政策围绕禁止塑料制品展开,并详细列举哪些禁止哪些暂不禁止。

 

以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外卖打包为例,小商贩乐于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打包饭菜,因为8分钱一个成本真的很低,这种打包盒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一次性发泡餐盒大多是由聚苯乙烯原料(下文有介绍)加上发泡剂,加热发泡而成,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受热释放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肾肝脏都有危害,甚至致癌,对于这种打包盒,2021年1月1日起将彻底禁止使用。




跟一次性发泡餐盒一起被禁用的,还有一次性塑料刀、叉、勺和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注意!是暂不禁止。一次性刀、叉、勺目前只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中禁用。




我们从小用到大的塑料袋从明年开始,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外卖服务中估计很难再见到,大街小巷手提塑料袋的现象恐怕也将随之销声匿迹了。


02

塑料袋之可降解or不可降解


政策多次提及“不可降解”,有些小伙伴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是可降解塑料?什么又是不可降解塑料?

 

首先,我们对塑料的成分分类来做个简单了解。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塑料材料有近一百多种,而被广泛应用的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些材料对非化学专业童鞋来说,乍一看可能会傻傻分不清,没关系,看下图。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什么叫“降解”,它是一个物质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是指高分子聚合物经过细菌分解、氧化、光照等生物/化学反应,变成水、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物质。

 

上述政策中禁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基本不可降解,即便降解也大约需要200年,换而言之,扔到地面上的塑料袋,不管多少年风吹雨打日晒,它永远完整存在。焚烧处置又会产生强烈刺激性的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不管填埋还是焚烧,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与不可降解塑料对应的是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


目前市面上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像“石塑环保袋”是在聚乙烯塑料中添加碳酸钙填料,降解后产生的塑料粉尘对环境也不友好。类似“石塑环保袋”,“淀粉基塑料袋”用淀粉替代了碳酸钙填料,虽容易分解,但是分解后的聚乙烯颗粒依然存在。




小优搜索资料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是可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常用的材料有PBAT、PLA等,这些材料加填充淀粉来聚合成可降解材料通过吹膜印刷制袋来做成各种袋子,然而这种袋子价格偏高,生产中的边角料难回收使用,市面上比较少见,也很难推广。

 

由此看来,短期内可降解塑料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03

塑料制品企业与消费者皆需“改变”


小优在某查查中输入“塑料”二字,便检索出4762609家相关企业,新政策态势下,对于当下传统塑料生产企业来说,如何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替代品生产能力,并且争取尽快形成新业务的布局和新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即将面临的重大考验。




对于“明年起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政策的出台,很多消费者欢呼:太好了,早该这样了,并表示一直使用布袋购物。看来当下社会,大家对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此处应有掌声(热烈鼓掌……)




未来在日常消费中,希望越来越多人培养绿色消费习惯,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带着布袋或者菜篮子去购物,提升下购物仪式感,未尝不是另一种小美好。

来源 | 测后严选
作者 | 小优
校对 | 王越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