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关注 | 垃圾分类应抓住共性问题多元共治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8日 23:05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我国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城市垃圾每年约增加2亿吨,重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北京、上海日产垃圾达到2.4万吨。城市生活垃圾还有存量近40亿吨。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它的作用早已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保障。

北京日报近期就此开展的问卷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具有共性。7月15日至7月18日,该报收回有效问卷300余份,29.6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若做到严格细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希望街道办、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应进一步细化工作。

目前有三个因素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一是厨余垃圾破袋投放麻烦还脏乱;二是看别人没分类,感觉自己白分了;三是定时投放设计不合理,造成家中垃圾积攒。也有不少受访者留言,反映小区内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不规范等其他问题,呼吁相关部门想办法解决。

因此,从主管部门讲,应多想些措施减少麻烦方便百姓,更接地气儿。如:提供脚踏式垃圾桶,或是采用可降解塑料袋装厨余垃圾。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应加派人手,把垃圾分类管起来。回收垃圾的时间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特别是上班族的意见,不能“一刀切”。每个小区可设一组固定分类垃圾桶,为居民随时进行分类垃圾投放提供个性化服务。想办法解决垃圾臭味及蚊蝇等问题,有条件的可为居民配备清洗、消毒用品。同时,应奖罚分明,既要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也应增加激励办法,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从相关厂家讲,能否将厨余垃圾带袋投放后,在清运至垃圾处理场站后,集中统一由机器设备进行自动破袋、清理并收集。因为后端的搜集运输处理,是受政府委托处理垃圾的企业来做的,立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各方的责任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下来,大家都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居民讲,垃圾分类体现了自身素养的提高。随着带有强制约束色彩的法规条例的出台,垃圾分类应从初始的被动遵守,循序渐进地变为自身的自觉行动与习惯。这既有利于居民从“邻避”走向“邻利”,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有利于大家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何乐而不为?

来源 | 现代物流报
作者 | 李宏
校对 | 王越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