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透露,陕西正在争取纳入全国第9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此,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的回应是“未得到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扩容的消息”。
目前,我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湖北和福建。全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全面启动,业界纷纷预测,这将创造一个上千亿的市场蓝海。
那么,这些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展如何呢?
北京——
截至2020年6月,北京各类碳排放权产品累计成交6153万吨,成交额近17亿元。北京市碳排放权配额(BEA)共成交超过3647万吨,成交额超过14.91亿元;实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交易量约为2495万吨,成交额超过1.67亿元。
上海——
2019年,上海碳市场现货产品总交易量2195.33万吨,同比增长24.93%;总交易额2.83亿元,同比增长44.05%。
运行244个交易日,现货产品总成交2195.33万吨,累计交易额2.83亿元。运行1422个交易日,现货产品累计成交1.28亿吨,累计交易额13.91亿元。
自2016年扩大碳交易的覆盖范围以来,上海市碳交易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市场运行稳健,企业碳排放控制和管理意识、参与市场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整体情况良好。
重庆——
截至2020年7月,重庆市已将195家主要碳排放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0年5月,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1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5576万元。
相对应的,经初步测算,2019年重庆市碳排放比2015年累计下降逾17.9%。“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促进作用”,“建设和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重庆以市场化方式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业界如此评价。
广东——
截至2020年7月9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5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1亿元。
目前,广东已经通过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远期、回购等碳金融产品,量身打造符合企业实际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方案,研究减免碳排放权交易手续费用等方式,持续协助企业加快节能减排转型。
据悉,截至2020年7月,广碳所为全省办理了13笔碳排放抵押融资业务,帮助企业融资6735.62万元。
深圳——
2019年,深圳碳市场配额成交量1457.71万吨,成交额1.47亿元,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为223.88万吨。自2013年至2020年4月,深圳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5673万吨,总成交额13.52亿元。
相对应的,2016至2018年度,深圳市碳排放强度3年累计下降10.9%。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758家碳交易管控单位按时足额完成履约义务,履约率为99%。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