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实现更小尺度的网格化监管 长江流域治理将迈入新格局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3日 10:12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长江流域拥有约占全国20%的湿地面积、35%的水资源总量和40%的淡水鱼类种类,覆盖20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对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保护和修复行动,从多年来的治理措施和效果来看,我国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特别是总磷和总氮浓度下降显著。
 
  尽管如此,但长江流域仍面临着废污水排放严重、水质不断恶化、污染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问题。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的监测体系还无法做到更小尺度的网格化监管、精准定位污染源等要求,难以实现精准治污,这成了我国接下来治理长江流域污染的一大突破口。
 
  日前,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讨论视频会,其中明确了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分工、技术方案、进度安排以及质量保证等工作要求,协助和指导地方省(市)共同做好试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长江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任务。
 
  2020年9月24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长江生态监控基地、“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在泰兴同时揭牌,将按照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监控等多种手段,对长江自然岸线、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域进行高精度、快速精准的动态监测监控。
 
  在9月15日,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组与长江委水文局在长江三峡干流庙河-培石段,联合开展空、天、地三维一体化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对长江经济带干流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际上,早在2018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就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其中提出要“加快建立长江流域自动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完善长江流域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推进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命线”。针对长江流域治理,我国计划在2020年年底形成“十四五”重点流域规划初稿,将深入分析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上中下游、重点支流、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等空间分布或其他角度全面规划。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还应研发并集成环境监测技术,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构建网格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实时监测、传输、分析和预警;并建立长江流域环境大数据平台,将各行业部门资源加以整合,管理历史监测数据与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深入挖掘。
 
  推动水环境监测建设,构建精准定位污染源的监管体系,将对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在“十四五”期间将再一次刷新长江水环境的成绩。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