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试点1年了 江苏106个“绿岛”项目建设成果如何?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11:13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20年开始,江苏启动“绿岛”建设试点。即,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这种“绿岛”机制的创新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成本,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更是一项多惠福利。
 
  “治污要赔、不治要停”,江苏用事实证明,这不是个无解循环。
 
  “环保设施共享,既化解了环境风险,也减轻了企业负担”。通过设立集中区,集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将中小电镀企业“化零为整”;配套"一企一管一桶"监管设施;设立专门水上洗舱站;上线公用危废处置项目......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摊治理成本。
 
  6月,江苏省透露,全省133个"绿岛"试点项目有望惠及15200多家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养殖户等小微市场主体。8月,江苏第四次“金环”对话会透露,2020年全省将系统建设106个“绿岛”,预计惠及3万多家中小企业。
 
  “执法监管不是关停整治的代言人,而是一种保护和支持”,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环保执法,以“绿岛”建设为参照则更能感同身受。要“让违法者吃亏,也让守法者获利”,要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角色上更深入人心。
 
  江苏曾在《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28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会推进“绿岛”建设试点,通过集约建设公共环保基础设施,让更多企业共享共用,切实降低企业治污成本,缓解企业压力。
 
  据悉,为了推动“绿岛”建设,年初江苏各地就对包括汽车维修、家具制造、电子电镀、畜禽水产养殖、商业综合体餐饮服务、食品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摸底排查。申报、审核、复核、入库,“绿岛”项目有序启动。
 
  2020,江苏“绿岛”建设第一年,目前来看已经卓有成效。106个“绿岛”项目建设,总投资约82.87亿元,从农业“绿岛”,到工业“绿岛”,专业化的环保治理服务不仅能降低环境风险,也为中小微企业提高转型性价比,同时助力监管精细化再升级。
 
  可谓,一举多得。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