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地方政府对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推进,垃圾分类产业正站在新的“风口”,引发新的变局。垃圾分类人亟需一场深度的学习和交流,聚合新思维、新方法、新能量,实现快速的自我进化。
寒冬时节,美丽的杭州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12月23日,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第一期培训班圆满开班。此次课程为期3天,致力于推动垃圾分类产业变革升级、成就垃圾分类负责人的创新型学习赋能平台。20位精英学员齐聚一堂,他们或是垃圾分类企业的新锐人物,或是已深耕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但如今,他们都回归了学生身份。

本次课程荣邀多位产业巨擘与顶尖学者组成超级高配师资矩阵,从高级管理者及行业专家的角度规划全局、狠抓垃圾分类项目各个实操细节,提炼总结数十年行业经验,转化成教材和授课内容。
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赵海涛以《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和认识》为题,从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到目的和意义,从垃圾分类推进中的战略和战术到误区及修正,多维度、广角度就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学员们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助力学员们培养成长性思维,快速提升。

▲ 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赵海涛
垃圾分类企业项目运营专家翟国红总监首先带领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学习,主要为学员们讲解了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在顶层设计培训课程中,翟总引导学员们如何深入研究政策,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垃圾分类实施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坚持项目与政策同步谋划,设施和各环节同步推进,推动形成同频共振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面培养学员的项目运营监管能力。

▲垃圾分类企业项目运营专家翟国红
此外,课程还囊括七大专项课,紧密贴近产业实践,注重实战与实效,既有课堂传授式,还有研讨式教学以及到项目游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各个垃圾分类管理版块都有深入的讲解,涵盖垃圾分类前期建设、常见模式、台账管理、宣传等全流程学习,深度剖析项目经理人岗位职能及培养模式,并积极对接再生资源及两网融合趋势,为垃圾分类从业者深度赋能。



▲垃圾分类各领域专家授课
针对重点难点,本次培训还准备了全套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的工作资料包,包含本次课程的PPT课件、垃圾分类宣教工具等资料,实现学习至工作的高效无缝对接。
授课中,学员们普遍反映:还未曾有哪个课程,能让处于垃圾分类产业链各个端口的学员,有如此深入的碰撞和深刻的探讨。他们表示,老师根据每组学员的实际情况,针对垃圾分类顶层设计、运营管理等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系统、深入浅出地讲授,让自己受益匪浅。

在游学环节,学员走进莱茵知己小区,参观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学习了智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在临城花苑小区,观摩了“定时定点环保屋”,切实感受集中、简单、便捷、智能的分类投放方式;在临平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详细了解了再生资源拆解、分拣、打包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处理模式,对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表示赞赏。


▲学员参加项目游学
未来,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人才发展与行业发展并进的理念,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优势,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打造产业超强学习生态圈,从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培训,为何称为产业超强学习生态圈?依托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长期积淀的资源,汇聚全国垃圾分类产业的聪明头脑,采用实战培训、产业桥梁的前瞻模式,助力垃圾分类负责人跨越成长。
首批授课导师,是专委会根据讨论生成名单,以邀约形式发出,除固定的讲师外,每期还有灵活的飞行嘉宾来与学员进行互动启发,他们包括具有产业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实战大咖、能详细解读宏观经济大势及未来产业政策的高能人士、洞察垃圾分类产业及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级学者及专家,为学员提供真正的价值。
其次,学习内容与形式注重实效。
如此次培训班的主讲人翟国红总监所说,“本次培训是见证和推动中国垃圾分类产业实践与创新浪潮的引领性课程,为垃圾分类负责人的思维升级、事业腾飞以及资源协作奠定坚实根基。”培训课程以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分享为主轴,注重实战和跨界学习,创新学习生态。学员可以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学习借鉴,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并充分平衡公司利益与服务质量。
第三,系统学习课程堪称行业一流。
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将根据每期学员的构成定制相应的课程体系,围绕战略分析、领导力与组织变革、品牌力与营销、垃圾分类与互联网思维、产品战略与运营管理等多系统模块,营造垃圾分类业内顶级思想部落。

扫描关注“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资讯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