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北京垃圾分类一周年:居民垃圾分类与医疗机构分类成效如何?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1年4月29日 21:44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根据抽样调查和现场检查结果,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三率”大幅提升,知晓率达98%、参与率达90%、准确投放率保持在85%左右。目前,全市已创建形成了835个示范小区、村,约占全部小区、村总数的5%,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全市垃圾分类效果超出预期,垃圾减量成效显著。今年4月份,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3878吨/日,比《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1.6倍;可回收物分出量4382吨/日,比《条例》实施前增长了46.1%。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41%提高并稳定在20%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
 
《条例》实施以来,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2万吨,比2019年的2.77万吨下降20.42%;2021年前4个月日均清运量2.06万吨,比2020年进一步下降6.36%,比2019年下降25.6%,日减量7100余吨。减量效果相当于少建了2座日处理3000吨量级的阿苏卫焚烧厂,仅拆迁、土建等一次性投资就节省200多亿元,既节约了土地资源,也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本账实现“正”丰收。


▲戳视频看现场

北京3000多家物业企业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赵成介绍,2020年5月1日以来,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疫情防控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市住建委先后四次召开16个区和亦庄开发区物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社区动员、示范小区创建、回收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动员部署会,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的责任,目前已有3000多家物业企业,20余万物业从业人员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区物业管理部门也将物业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范围,一年以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1885人次,检查物业项目4217项次,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


▲戳视频看现场


北京已有500万余户家庭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表示,一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50万余场、发放宣传品1000万余份、发放“两桶一袋”100万余户。



此外,通过“垃圾分类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全市119家市直机关单位的4.84万名党员干部,市国资委系统50.48万名干部职工签订个人承诺书,500万余户家庭与社区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桶站值守对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之外,在职党员、青年团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楼门长等也参与到桶前值守中来。截至4月15日,全市6779个社区村通过发布桶前值守项目,招募志愿者18万人;2912个社会组织通过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23万人。


创新方法手段,助力垃圾分类。各区、各街道和广大社区因地制宜,形成垃圾分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例如,门头沟区通过手机“箱当好”App、“社区盾”小程序“绿盾眼”等科技手段,助力居民垃圾分类。顺义区探索形成旺泉街道“三治融合”、空港街道“走心七招工作法”等典型做法。大兴区在黄村镇建立垃圾分类“一户一码”智慧分类系统,通过积分兑换和奖励机制激发村民由“要我分”到“我要分”。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小票积分”、“考核分级”等机制,调动居民、桶前值守人员、物业企业和社区的积极性。


北京600余医疗机构设垃圾投放收集容器9.3万个


“请您把湿纸巾投放到其他垃圾的桶内。”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大厅的垃圾桶前,戴着“指导员”袖标的桶前值守人员提示着前来投放垃圾的患者。《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以来,全市各医疗机构桶前值守人员已达11.4万余人次。

走进友谊医院西城院区门诊楼,墙壁上张贴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桶点位分布图》十分显眼,电子屏幕上则滚动播放着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副院长李昕介绍,医院共张贴了500多张海报、发放了20000多份宣传片来宣传垃圾分类的内容。

“对于住院患者,我们将垃圾分类宣传册作为入院须知的一部分一并发放。”李昕介绍,在患者办理住院后,科室会安排专人给患者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公区和病房,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成为垃圾分类的巡视员,总务处全体管理人员担任垃圾分类的监督员。

友谊医院两院区共摆放7370余个垃圾桶,并对各类垃圾桶进行编号,垃圾投放点张贴责任人。此外,医院还上线了医疗垃圾管理软件,“保洁员收集垃圾时,临床科室会签字确认,确认单上标有垃圾产生科室、种类、重量、收取时间、收取人姓名和二维码,做到医疗垃圾可追溯。”

李昕介绍,一年来医院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明显。去年,友谊医院可回收垃圾同比增长30%,厨余垃圾同比增长66%,其他垃圾回收同比减少36%。

友谊医院的垃圾分类好做法只是全市医疗结构的一个小“特写”。市卫健委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1万余家,隶属多个办医主体。目前,全市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00余家医疗机构共设置垃圾投放收集容器9.3万个、垃圾暂存点近万处。各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一院一策”制定细化工作方案,一年来全市各医疗机构参与桶前值守人员已达11.4万余人次。

来源 | 北京日报、北京新闻
作者 | 刘欣、孙乐琪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