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经验分享 | “细管·智管·众管”,“大城三管”打开重庆垃圾分类新局面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8日 9:31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 分类细管,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水平,重细节、促落实、养习惯。


垃圾分类工作看似小事情,涉及面却非常广,尤其是分类投放环节,需要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共同推进,以“大城细管”的理念开展“一条龙”督导服务。重庆各街道从政策宣传入手,配备分类收集设备、做好分类投放引导、注重操作细节、特殊人员特殊“照顾”多措并举,让居民逐步养成分类投放习惯。


沙坪坝区融创滨江壹号小区一期现有居民969户,入住504户,为实行楼层撤桶,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专门设置了信息公示牌、公示栏,将管理责任人、监督责任人等信息全部公示,并将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宣传重点进行展示。在实行楼层撤桶前,小区还设有垃圾分类互动涂鸦墙,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并重点开展了“全覆盖”入户宣传,垃圾分类手册每户必备。经过入户宣传、征求意见、物业公司公示等环节后,进行楼层撤桶,并形成有效衔接的楼下设点,桶边指导等长效管理机制。为提高分类积极性,小区还建有“环保驿站”,设置了垃圾分类积分榜、积分兑换商品等。目前小区居民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在90%以上,投放准确率达83%,小区垃圾回收率达43%。


图1:石井坡街道集中投放点


同样实行了楼层撤桶的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在实行撤桶并点后,专门针对腿脚不便的老年居民,下楼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垃圾分类指导员上门收取垃圾的帮扶措施,大大缓解了居民的畏难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2:街道干部帮扶残障人士












  • 分类众管,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共宣、共建、共识、市民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垃圾分类。


为有效推动社会公众广泛深入了解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在辖区7.64平方公里的10个社区、164小区、人口18.1万范围内,制定了党建引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城市管理综合网格为依托,建立38个网格党支部,由物业经理担任网格长助理,推行网格党支部(党小组)“344”工作模式:建立“共商、研判、巡查”3个机制;实施“社区网格党组织、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4方共管;开展“宣传、协调、谈心、调研”4项活动。垃圾分类工作从上而下形成了“街道党委统领、社区支部带领、各方党员引领”的良好局面。


奥体社区中新城上城小区经验也值得推广。在党建引领下,建立上城国际党群服务中心,并成立党小组为“桶长”、职工为“桶先锋”、清洁大妈为“桶嫂”、共青团员为“桶小青”、物业企业经理为“桶后勤”的“桶管家”队伍,做好楼层撤桶后的分类投放监督工作。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渝州路街道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率,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普遍共识,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图3:渝州路街道网格党小组学习垃圾分类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发挥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全局统领作用,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物业、外包服务公司五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各社区老党员主动认领垃圾分类责任岗位,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员、督导员,协助物业单位集中调节物业与居民的矛盾,落实垃圾分类各项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在老党员胡万军的建议指导下,棕榈泉小区在楼层撤桶后更新保洁模式,在人流集中的车库出入口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增加保洁频次,既保证了居民投放垃圾的方便,又保证了清洁卫生。


图4:老党员胡万军桶边指导


图5:企业组织职工到两江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学习


同样实行党建引领的北碚区,在全域17个街镇根据垃圾分类工作重新确定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和店长(五长制)的覆盖层级范围和工作内容,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生活垃圾治理、“马路办公”等多项城市管理工作相结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分类智管,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提高垃圾分类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将生活垃圾从源头到中端和末端进行全流程运营管理,让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监管,做到垃圾不屯留、不落地,日产日清,不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重庆各区县践行“大城智管”,为提高垃圾分类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020年4月,渝北区建成“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AI管理系统”,集成车联网、物联网、芯片智能识别、视频智能抓拍等技术,打通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转运、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厨余垃圾收运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全程可视化追溯,精确严密地掌控每一桶厨余垃圾收运作业、运输流向,像管理快递一样管理厨余垃圾。


渝中区为了进一步规范有害垃圾的收运处置,制定了《渝中区有害垃圾收运流程》、《渝中区有害垃圾移交登记表》、《渝中区有害垃圾暂存间接收登记表》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有害垃圾的收运管理,实现全过程有记录、可追溯。


图6:渝中区有害垃圾暂存间


6月4日,两江新区启动首个垃圾分类宣传中心——金山街道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投入使用。中心采用集装箱组建方式,集静态展示、互动体验、宣教培训于一体,以后将成为两江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示范点。


图7:金山街道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目前,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单日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分出量已超过2900吨/日,可回收物1700吨/日,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垃圾分类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做好垃圾分类这项惠民小事、实事,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重要举措。重庆市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按照“大城三管”的理念和方法,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提升山城人居环境品质做出贡献。


作者慕明系重庆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干部;余池明系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重庆“大城三管”创新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作者 | 慕明巍 余池明
编辑 | 匡宋尧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