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碳中和”科研之风渐盛 各路实验室、研究院争相落地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4日 15:05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据悉,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近日公开透露,正在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及专业机构组建“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关于这个实验室的组建,《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中曾有提及。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浙江省一直致力于通过科研攻关加快推动各项技术成果的落地,进而支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上述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生态碳汇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要建设省级创新载体10家,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家,要引进绿色低碳技术相关领域30名以上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和引进50名以上创新型企业家和20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要建设10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10家绿色低碳高新区,新增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50 家。
 
  当然,不仅是浙江在建设“碳中和”载体,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也只是其中之一。
 
  就在2天前,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成功举行,引起了不少关注。该研究院致力于低碳发电与动力、工业深度减排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封存与碳汇等各项研究,规划举办碳中和前沿技术高端国际论坛,推出碳中和关键技术、案例工程与创新企业榜单评价榜单,倡议并成立碳中和技术国际联盟。
 
  7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也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依托于规划院气候中心在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化、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自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
 
  5月,成都某会议透露,正在抓紧规划建设6个天府实验室,其中就包括碳中和天府实验室。该实验室由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筹建。
 
  早在2020年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就已经在北京正式挂牌。以推进碳排放科学研究为准,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可能生态工程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科学途径。
 
  差不多时间,南京成立了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致力于建设低碳理论研究的高端智库、低碳技术创新的前沿平台、低碳产业发展的应用基地、低碳专业人才的集聚高地。
 
  除此之外,面对低碳和高质量转型的挑战,企业也开始重视碳中和相关研究,专门成立研究中心的不在少数。
 
  如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月官宣成立华能碳中和研究所,重点研究碳中和对国家能源体系、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及碳中和战略方向、演进规律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基础研究。
 
  再如中国海油,4月成立碳中和研究所,研究制订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为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研究和决策支持。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