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入实施提气行动。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累计排查并清除涉气污染源1546个。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区)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淘汰老旧车船2444辆。建立市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录,2020年度3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完成碳排放报告编制和核查。依托大气网格化精准监测和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技防”和“人防”优势互补,污染源“靶向治理”更加精准。
二是全面巩固治水成效。实施水质监测月通报制度,建立河湖长断面负责制,截止11月25日,市级河长累计巡河巡湖24次,县乡村三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70000余次。推进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累计检测雨污管道1674.87公里,排查混错接点位1696个,完成市政管网改造4.82公里、修复18.64公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7.74万吨/日。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完成1459艘1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建设改造。
三是持续推进净土计划。开展3个地块场地调查和1个地块修复治理,完成20家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对54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排查,开展42个“双源”地下水调查评估。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2.5%。
四是着力强化固废管控。顺利通过省人大《固废法》执法检查。推进创美环保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建成投运,持续开展危险废物监督检查,检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9家、重点产废企业35家、非重点产废企业11家。出台《六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初步建立城区餐厨垃圾规范收集利用体系。
原标题:六安市接续攻坚增强度 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新阶段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