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等废弃物是疫情防控“末端”,是事关疫情是否“外溢”的最后一道防线。新冠疫情突发以来,宁波市镇海区根据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固体废物收集处置方面凸显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临战应变,从两方面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一是在全省率先出台核酸采样点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破解疫情爆发期大量涉疫废物收运处置难题。
突发疫情以来,镇海区连续开展多轮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日采样点位多达200多个,检测人员数达50万以上,涉疫废物收运量成倍增加。为规范核酸采样点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提高处置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在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的精心指导下,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牵头组织镇海区防控办、区卫生健康局、区综合执法局、相关镇街道及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单位等进行专题研究,最终根据《镇海区全域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急预案》《镇海区大规模社区新冠核酸筛查操作指南》等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核酸采样点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认可,并在第一时间于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镇海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为100%。
二是强化“无废”园区建设成果在防疫期间的应用,实现园区固废“产处”平衡。
疫情期间,因连续性作业和保供需要,石化区内26家重点排污单位处于生产状态,但因受疫情管控影响,其中部分企业危废、污泥等工业固废原委外处置渠道中断。为此,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积极协调石化区管委会,将园区内4家工业固废处置利用企业列入保供单位以恢复生产。
得益于近年来石化区“无废园区”的建设成效,园区内工业固废处置利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该4家固废处置利用企业恢复生产后,园区内现有在产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可确保全部在区域内有效处置利用,从而杜绝疫情从固体废物链条向区外延伸。同时,镇海区安排专人建立工业固废处置需求清单与处置能力清单“两张清单”,打通园区内产废单位与处置利用单位之间的“产处”链条,已协调多家企业完成约1000吨工业固废在园区内无害化处置。
原标题: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巡礼(96) | 宁波镇海区:抗疫大考中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水平的两点实践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