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北斗、AI、车联网 都到智慧环保的碗里来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 11:41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从智慧水务、智慧环卫到智慧监测网络、环保大数据平台等,智慧环保的意义变得愈加丰富,场景应用也越来越多。不过,从“信息化”到真正意义的“智慧化”,环保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12月27,国新办发布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智慧环保体系构建的内容就有很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持续推广智能绿色制造、绿色高效能源、信息载体绿色化,发展智慧物流,倡导低碳出行,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到智慧环保,应该都不算陌生了。高科技带来的深度变革,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到区块链、5G网络以及卫星技术,协同环保监管、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的作用日益凸显。
 
  比如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北斗+环保”、“人工智能+环保”、“绿色数据中心”以及“车联网”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卫星自主创新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逐步开始布局各大领域的场景应用。如武汉,已经用上了“北斗智能环卫监管平台”,集成了北斗定位、无线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算法等,大大提高了环卫管理和集调效率。
 
  整体来看,“北斗+”带来的监管水平提升是毋庸置疑的。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类终端,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完成闭环,不管是“+环卫”,还是“+绿色交通”,以及“+危废/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等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人工智能,说起来这已经不算是个新鲜的“CP”了。尤其是“双碳”目标下,AI几乎要跟节能降耗绑定,各类工业企业都需要依靠智能化升级来精准管控能耗和排放,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正如《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白皮书》中提到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减碳贡献占比将逐年提升,至2060年将至少达到70%,减碳总量将超过350亿吨”。由此,可见一斑。
 
  绿色数据中心,接着上面所说的,白皮书也提到,服务于经济增长的数据中心算力增加会消耗更多能源,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可见,未来数据中心“绿色化”也将成为基础标准。
 
  我国刚于11月底发布的《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正说明,这是国家重视的领域之一。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
 
  车联网,为什么要说车联网呢,因为目前助攻车联网技术的首先瞄准的都是新能源汽车,其次车联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AI等科技手段,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能够取得更瞩目的成绩,助力交通业(我国碳排放占比第三名)更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如中寰卫星就曾分享,公司的车联网技术预计能够一年节省38亿升柴油,减少1千万吨的碳排放。同时在新能源电池管理平台的合作中,数据显示,车联网技术能够提升电池使用寿命37%。
 
  所以你看,科技不愧是第一生产力,赶紧都到环保的碗里来!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