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院课题组研究撰写的《氢能城市发展潜力排行榜》(下称《排行榜》)公开发布,对我国285个城市的氢能发展潜力进行了全景式绘图。
《排行榜》显示,全国氢能发展潜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深圳、广州、青岛、北京、宁波、南京、武汉、天津。且城市氢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
据悉,国家层面于今年批复同意了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鼓励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协同发展,实现互补联动、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各城市群规划也相继明确。如京津冀示范城市群,计划在未来四年的示范时间里,完成8项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车辆应用不少于5300辆,购车成本降低40%,新建投运加氢站不低49座,氢气售价不高于30元/公斤。
上海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上海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牵头协同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以及能源化工基地等,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当然,城市群内部实力并不完全对等,各城市在氢能发展的不同维度上有比较优势,正因如此,构建城市群才更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如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在政策引导方面更具优势,唐山和石家庄则在制氢和市场需求上潜力较强,分化较为明显;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就有较强的趋同性,青岛、济南、潍坊等城市均表现出较强优势。
对于城市间氢能发展的差异性,课题组建议,各地方应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及远景目标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明确其在全产业链中的分工,不搞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黄滢表示,“优势均衡型城市应致力于打造样板城市,发挥示范作用;市场拉动型城市建议加强政策指引,精准配套市场发展;政策推动型城市要着力补齐短板,挖掘需求潜力”。
另外,“氢走廊”也是各地协同发展氢能的形式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至少有6个相关项目,包括“成渝氢走廊”、长江“氢走廊”等。业内人士分析,多个省市推进“氢走廊”建设,既加快了我国燃料电池车的绿色转型,也为企业投资布局氢能指明了方向。
想要抢占氢能“高低”的各路资本应注意,机会就藏在各个氢能产业城市群中。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