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四五”期间海洋污染防治任务,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总体部署,珠海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东部监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近期启动了珠海市入海河流总氮通量监测项目和海域国控点位跟踪监测项目,对近岸海域的入海污染源及重点海域代表国控点位开展为期一年的高密度通量跟踪监测、高密度的水质和沉积物监测以及遥感监测,以摸清总氮排放底数和无机氮变化趋势,为深入打好海洋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科学指导。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东部监测中心与南海研究所密切沟通协作,全力推动项目实施。2021年12月中旬,项目课题组完成了第一次入海河流氮污染通量及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工作,共出动三艘监测船开展监测任务,对全市各主要入海口门(西江的磨刀门、虎跳门、鸡啼门,以及前山河水道)进行了26小时氮污染入海通量监测,取得了总氮、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常规氮指标和海流、潮位、水深等水文数据。
同时,课题组还完成了近海海域3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分析,获得了表层及不同水深的海水水温、盐度、溶解氧、总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等多项水质监测数据,初步掌握了全市主要入海口门氮污染入海通量及水质基本情况。
下一步,市东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深化同南海研究所的合作成果,持续做好近岸海域水质监测与污染溯源,为今后陆域、海域污染联防联治及实现入海总氮削减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原标题:借助“国家队”科研力量,破解海洋治污难题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