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浙江省3个河湖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2月3日 12:23    作者:    文章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处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积极探索美丽河湖、生态缓冲带、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水下森林、湿地保护恢复等路径,实现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修复转变突破,水质高位提升、生态修复改善、群众幸福可感,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具吸引力的城乡绿色发展脉络。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9个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我省共有3个案例入选,为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省份。其中,德清县下渚湖、浦阳江(浦江段)入选优秀案例,马金溪(开化段)入选提名案例。
 
  01 下渚湖
 
  下渚湖位于湖州市德清县,是我省第五大内陆湖,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集河流型、沼泽型、湖泊型多种湿地类型为一体的典型天然湿地。
 
  由于无序发展,2013年以前下渚湖水质长期在劣V类,本土动植物和珍稀鸟类、鱼类罕见踪影。为恢复昔日原生态湿地风貌,自2013年起,下渚湖以“五水共治”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打出了“截、清、治、修、管”5大组合拳,走出了一条湿地生态修复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治理和修复,自2017年起,下渚湖湿地水质稳定在Ⅱ-Ⅲ类,800多种动植物在这此繁衍生息,鸟类中的“东方宝石”朱鹮,全球十分之一在下渚湖,并已在野外自然繁衍到第三代,先后被命名为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级野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并获评获“中国最美湿地”称号。
 
  02 浦阳江(浦江段)
 
  浦阳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属于典型的山溪型河流,流域面积518.63平方公里,浦江县80%以上的居民依江生产和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水晶产业无序发展,2.2万多家水晶加工作坊每天约有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直排环境。全县577条大小河流全是垃圾河,牛奶河、黑臭河占80%,浦阳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劣Ⅴ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2013年,浦江县率先打响了“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优势,结合全民治水、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和长效治水,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浦阳江水质从连续8年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连续7年夺得浙江省治水“大禹鼎”,生态环境质量群众满意度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升至全省前五。
 
  03 马金溪(开化段)
 
  开化县马金溪是钱塘江的源头河,流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占开化县域面积的48%左右,聚集了开化主要的人口和产业。
 
  改革开放之初,开化为了发展,走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弯路”,依靠林业、煤炭等资源优势,大力兴办水泥厂、造纸厂、煤矿化工等企业,造成马金溪等河道污染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为切实改善保护钱江源头马金溪的水生态、水环境,开化县在“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引领下,牢记“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初心使命,以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立足系统推进、协同治理,坚持水岸共治、标本兼治,探索了山区源头河流保护的新路径。
 
  开化县立足系统推进、协同治理,坚持水岸共治、标本兼治,通过“统、治、管”综合施策,马金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高位,且持续向好发展,2016年以来,开化县马金溪出境水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水,水生态、水景观有力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度明显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自觉和守法意识更加强烈,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原标题:我省3个河湖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