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经济手段
比利时人一般会从超市购买好几种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装家庭垃圾,例如白色垃圾袋用来装厨余垃圾等无法回收的垃圾;黄色垃圾袋用来装旧报纸、纸质广告宣传品等,绿色垃圾袋则主要来装花园里修剪下来的树枝、杂草等园林垃圾。
玻璃制品、纺织品、过期药品、旧电池等则要专门的回收垃圾箱,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也要区分开来。而对于淘汰的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环保部门会一年一次上门收取,如果错过了居民就需要自己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点。
(2)生产者承担包装物的处理费
大量循环利用材料的出售每年为比利时政府带来约1亿欧元的收入。至于处理这些垃圾的费用,则来自两家垃圾处理公司下属的会员。比利时法律规定:凡是会产生包装的企业都必须按工业垃圾或生活垃圾加盟上述两家公司,并按照营业额的多少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只有成为会员后其产品的包装上才可印上一个象征统一回收的绿点标志,否则这些垃圾将由生产企业自行负责回收。
(3)实施严厉的违规惩罚措施
为了推动各项规定的落地、强化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比利时政府实施了严厉的违规处罚措施。如果居民违反了垃圾分类各项规定,就需要缴纳高额罚款。例如,当回收管理人员发现有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他们会先在垃圾袋上贴一个拒收的标志作为警告,让居民重新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不改正,回收人员将根据未分类垃圾的体积、是否是多次违反规定等多种因素推算罚金,当事人则会受到60—600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的罚款。此外,如果居民在非回收时间提前堆放或非法倾倒垃圾,也会面临数额不等的罚款。据统计,每年比利时都有大概1000人左右因为不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而受到处罚。
全面的宣传教育
正是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才使“保护环境从家庭垃圾分装开始”的理念深入比利时公民。比利时政府大力推广节能知识,让环保理念从家庭垃圾分装开始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是家庭必修课。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辨认垃圾,学习不同的垃圾的处理方法。有调查显示,大约有95%的比利时家庭会按照规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位居第三,仅次瑞士和芬兰)。
在比利时,垃圾分类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现了多角度、全覆盖。以首都布鲁塞尔为例,环保教育主要针对普通民众、学校以及专业人士三个不同层面展开,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以首都布鲁塞尔为例,布鲁塞尔的环保教育主要由大区环境卫生局负责。在布鲁塞尔19个市镇,只要人数超过12人,就可以通过预约邀请环境卫生局的团队上门宣讲。专业团队会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册、播放影片以及互动游戏等形式,就垃圾分类和回收等进行宣讲,重点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如何分类、分类垃圾去向如何、如何改善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等。民众还可免费到环境卫生局下设的垃圾回收、分拣、填埋场实地参观,以增强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
对有关规则、秩序和条理的讲授和熏陶,是比利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主要是播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动画片。小学的课程里,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教孩子们学习安全规则,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合理处置等。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过程中,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也不会缺席。它介入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垃圾分类的知识,包括组织14岁以上学生对垃圾回收、分拣、填埋场进行实地参观等。二是协助维持学校本身的环境卫生,比如组织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校进行大扫除等。针对专业人士的教育和培训更是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的工作重点。自1993年起,布鲁塞尔大区环境卫生局成立了“大区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对专业人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1)推行精准的垃圾分类标准
比利时政府制定了精准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要求,垃圾分类共达11种之多,细致入微,比很多国家都更精确一些,其分类标准细致程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对于厨余垃圾就分为可生物降解厨余垃圾和难以进行生物降解厨余垃圾两类;而对于玻璃瓶则分为无色玻璃瓶和有色玻璃瓶两类。每年年初,比利时布鲁塞尔、弗拉芒、瓦隆三个大区的环卫局会给本区居民免费发放关于垃圾处理的相关通知和宣传小册子,居民可以从中详细地了解到自己所居住地区环卫局对垃圾分装的最新要求,以及投放垃圾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2)制定严格的收集投放规定
在垃圾收集方面,为节省空间要将纸箱、纸盒子拆开压平,整齐叠放;包装容器里面不能留有容物残余,果汁、牛奶、啤酒没喝完的要先倒掉,并将容器进行清洗,牛奶盒等还需要将四个角展开、压平。对于一件垃圾,如果不同部位分属不同种类,则需要拆分处理。比如,啤酒瓶要将玻璃瓶身和金属瓶盖分开收集。另外为了清晰辨别、方便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需要分装到不同颜色的垃圾袋里。例如,黄色袋子用来装纸制品,包括旧报纸、广告宣传品、废旧纸箱等;蓝色袋子用来收集牛奶盒、饮料瓶、易拉罐等塑料、树脂材质的垃圾;绿色的袋子用来盛放花园中割下来的草、修剪掉的树枝、清扫的落叶等园艺垃圾;橙色垃圾袋用来装可生物降解的厨余垃圾;白色垃圾袋用来装其他无法回收的垃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居民可在超市购买,每一种都在袋子标有相应的文字和图示,来注明垃圾袋的用途。由于垃圾袋颜色不同,到了回收站里进行处理时,也相对简单方便。
在垃圾投放方面,垃圾还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才能扔。对于日常生活垃圾,住公寓住房的居民可以在任何时间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收集处,由环卫工人定期前来清运;而住在独栋住宅的居民,则要根据居住地的要求在固定日期,提前将垃圾放置在自家门前的马路边,以便环卫工人清运垃圾。环保部门一般按周收取,每周收一次黄色袋子的纸制品垃圾、一次蓝色袋子的塑料垃圾、两次白色袋子的不可回收垃圾。废旧家具等大件物品只能在规定时间(每年仅有两三次机会)扔放到规定的回收点,而且废旧物品回收不但没有报酬,垃圾分装所需的各类垃圾袋还需民众自掏腰包购买,大件物品处理更需额外付费,但比利时人对此毫无怨言。相关数据显示,比利时90%以上的家庭能严格分装垃圾。比如:布鲁塞尔郊区有7个大型垃圾回收场,居民需自行将家具、电器等大型垃圾运送到这里,凭身份证件方能进入。废旧家具和电器等大件可回收物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运送到所属居民区或所属大区规定的回收点,并规定每个家庭每年可以享受3m的免费服务,超过3m部分要按照每立方米27欧元的价格收费,如果找公司处理则要按照每立方米45欧元收取处置费用;对于废旧电池,居民必须送到销售电池的商店(商场)、废旧电池拆解中心或者电池生产公司,也可以让学生送到学校里进行回收:至于建筑垃圾,更要由居民联系相关机构,按照规定进行清运处理。
完善的回收体系
(1)分类标准精细化
比利时政府制定了精准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要求,垃圾分类共达11种之多,其分类标准细致程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不同种类的垃圾要装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里,再让回收工人和垃圾车一一收走。例如,书报废纸等纸张装进黄色的垃圾袋,塑料和金属包装罐等小型可回收物品放在蓝色的垃圾袋里,不能再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放进普通的白色垃圾袋;如果发现装袋有误,回收工人可以拒绝运走。对木板和废旧电器等大件物品另有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摆放在规定的地点。至于玻璃制品,则放到各居民区专设的玻璃回收筒里。对废电池的处理也从不马虎,通常可以在较大的超市免费拿到存放废电池的小纸盒,将它们攒到一定数量可以交回超市。普通垃圾袋所用的各色垃圾袋一律由居民掏钱购买,凡不遵守规定的违规者一律被处以罚款。
在比利时,回收后的不同类型垃圾也都有各自的去处:白色垃圾袋所装的生活垃圾会被送到专门的下一级处理厂;绿色垃圾袋则会存放在开放式垃圾场,等待微生物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重回大自然;黄色或蓝色垃圾袋所装的垃圾则需要进一步分拣打包,并在制成环保产品后再出售给厂家使用。此外,比利时还鼓励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根据垃圾分类法令,相关部门应开设“废旧物品再利用连锁店”,对回收的衣物、家电、玩具等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修理,然后再低价出售。以衣物为例,如果是还可以再穿的衣服,则会经过处理后送到二手商店进行销售,或送到其他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能再穿了,则会被送到专门的回收和再利用工厂制成其他相关产品。
(2)鼓励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
根据比利时垃圾分类法令规定,相关部门要开设“废旧物品再利用连锁店”对回收的衣物、家电、玩具等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修理,然后再低价出售,以实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例如,根据标准可以再穿的衣服,会经过处理后送到二手商店进行销售,或送到其他欠发达地区进行扶贫,以提高再次利用率;无法继续使用的衣物,会被送到专门的回收和再利用工厂制成其他相关产品。而对于回收后的不同类型的垃圾也会根据其特质进一步处理。例如,白色垃圾袋所装的生活垃圾会被送到专门的下一级处理厂;绿色垃圾则会存放在开放式垃圾场,等待微生物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重回大自然;黄色或蓝色垃圾袋所装的垃圾经过进一步分拣打包制成环保产品后再出售给厂家使用。
目前,比利时大型垃圾回收分拣中心已经基本出现了全自动化操作,并且将不可回收利用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从循环利用的理念出发,“榨干”废弃物的每一分利用价值。比利时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对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认同度高,公众对环保产品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源头减量和末端再利用价值会加速凸显。
总 结
比利时有精准的垃圾分类标准,有严格的收集投放规定,有360°的分类宣传教育,有严厉的违规惩罚措施(罚款可达600欧元),更有完整的垃圾分类到再生产品的完整闭环。
可以说,比利时垃圾分类“严而细”,垃圾分类越精细,回收利用就越精准,处理的费用也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