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后,又一项国家级大工程——“东数西算”正式全面启动。同此前一样,“东数西算”的诞生本质上也是为了解决区域资源与应用分布不均的问题。其中,“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处理数据的能力。
因此,“东数西算”也可简单理解为:通过构建算力网络,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数据计算需求,交给西部内陆区域的数据中心处理,进行运算、存储、反馈等。
类比发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每一项国家级大工程都是出于现实因素考量,如南方水多北方却干旱,西部天然气储量丰富而东部不足,这些问题往往在本区域内难以解决。反观“东数西算”,事实上,算力本身并不是稀缺资源,也不存在数据中心哪里可以建、哪里不能建的说法。所以说,“东数西算”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数据中线运行的关键之——能源。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数据中心也是公认的高耗能产业。中国电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其数据中心共耗电56亿度,占总耗电量的20%。而且,即使是在当前全国节能降碳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比仍在逐年攀升,已从2018年的2.%左右上升到3%左右,预计到2025年还将超过4%。
高能耗也给企业带来了电费及环保的双重成本压力,正制约着一二线城市数据中心的发展。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且工业用电需求不高,电价普遍较低,在当地建设数据中心可以能帮企业大大地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温差较大,刚好也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天然的降温条件。据了解,数据中心降温所产生的能耗问题也很突出,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一年的耗电量可能超过亿度,其中制冷耗电量就要占比近四成。
《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实现"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的目标。
而“东数西算”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棋。
另一方面,“东数西算”带来的产业投资等,对促进中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就地消纳也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在20%左右,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大量的数据中心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就会提高对当地清洁能源的使用。如果绿电比例能提到到80%左右,到2025年,仅数据中心建设一项就可以减少近2.0个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
总之,从清洁能源调度及节能降碳的角度考虑,“东数西算”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