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半年将开业,力推“蓝碳”市场化交易!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2日 13:42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日前,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称“海碳中心”)获批成立,预计2022年下半年可开业运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召开的筹建推进会透露,海碳中心将通过海洋碳汇,即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基础支撑平台。
 
  据了解,早在2018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依法合规在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同时“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
 
  随后,在2021年,海南省《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发布,再提及“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突出差异化发展定位,连接全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
 
  业界对此抱有很高的期待,相关人士强调,在国内许多省市都已设立碳市场交易所的情况下,海南此次是“另辟蹊径”,定位国际市场,对于放大中国声音,打通碳交易的国际化道路是很有益的。当然,由于市场化经验的不足,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海碳中心也要慎重考虑产品、对手及条件等要素。
 
  至于交易内容——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是指将二氧化碳固定、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根据测算,蓝碳在碳捕捉及封存方面的优势比绿碳更明显,单位海域中的生态固碳量可达草原的近300倍。参考本次筹建会的说法,海碳中心还将推动海南的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标准,使其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
 
  围绕这一中心,海南还同步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2月23日,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在海口揭牌;3月1日,海南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发布;3与11日,针对6大重点领域推广合同能源与碳账户体系建设的文件发布等等,充分发挥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优势。
 
  现实层面上,我国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开展蓝碳交易试点意义重大。另外,如福建福州的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等,全国多个沿海城市也正在逐步探索海洋碳汇交易。相关专家强调,海碳中心应着力对外抢占海洋碳汇的“国际话语权”,对内加大基础研究带动蓝碳科技创新发展。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