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农村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分布式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9日 8:50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数据显示,我国广大农村企业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仅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就约等于4.6亿吨标准煤,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达10亿千瓦以上,分散式风电可开发潜力达2.5亿千万,地热资源年可采资源量约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但总体上,能源资源利用率较低,仍处于待开发的阶段。
 
  2022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建设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带动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提升。文件还提到,将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不止于此,自2018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问题,将“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要求放在重要位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将“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政策接力支持下,农村清洁能源总的发展规划图已然明确。对于绿色电力要如何为乡村振兴与降碳目标相融合的关键问题,业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分布式这一具体形式。一般来说,分布式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功能系统,具有因地制宜、独立运行、灵活多变等操作优势,可有效减少能源长距离运输中产生的损耗。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农村地区土地广阔,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用能也较为分散,如采用集中的电力输配方式,不仅投资高、损耗大,还难以满足农村用能的多样化需求。而分布式能源恰恰能够在充分挖掘农村地区资源潜力的同时,增强农村能源自给能力。从实际举措来看,部分地区推广的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实现了在不改变农村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新能源产业与风景并进。
 
  另有观点认为,农村能源转型因事关民生,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能源转型要更复杂、更深层次。除了产能、用能之外,相应的政策机制、市场机制也应该跟上,需把能源问题“要素化”,加强其与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战略的联系。运营模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如“公司+村镇+农户”等,共同推进农村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对于全面提升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量,以及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当然,分布式能源在农村落地的效益也很可观。举例来说,浙江龙游县移民新村芝溪家园 800 多户居民的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的电能每年能给当地百姓带来50多万元的收益;甘肃,通渭县孟河村的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项目年发电223万千瓦时,未来25年可为村里增收400万元。
 
  总而言之,分布式清洁能源“下乡”已势在必行。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