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生态环境部:推进高新技术为环境监测赋能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6日 14:03    作者: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2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向大家介绍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海报新闻记者: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强调了新技术的应用。请问目前新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如何?预期将取得哪些成果?
 
  蒋火华:感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监测为服务管理而生,靠技术进步而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支撑管理和提升能力,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在监测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新技术、新装备与监测业务得到了有效融合。比如:在自动在线监测领域,空气和水质主要指标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得到了规模化应用,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温室气体、水质重金属等在线监测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增多。
 
  在实验室分析领域,高分辨、高通量、非靶向等设备已广泛用于实验室样品分析,AI识别、eDNA测序逐步应用于水生态监测。
 
  在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无人船、便携式GC-MS、便携式傅里叶红外、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等技术也得到充分运用。
 
  在卫星遥感监测领域,利用遥感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监测,构建了天地一体、星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在综合分析领域,2022年,为加快信息技术在监测领域运用,我部组织开展了智慧监测试点工作,在全国优选13个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区域特色、参与意愿较强的省份,按照“国家统一架构、地方负责建设”的工作思路,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灵活感知、提前预警、综合研判、智慧决策的能力,力争早日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监测应用和成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大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监测装备研发与推广力度,加强卫星遥感遥测、便携式现场快速监测、全自动实验室等设备技术验证,促进监测技术与业务的革命性创新,实现更科学、更精准、更全面、更快速。
 
  我们希望,通过新技术为监测赋能,让监测的眼睛越来越明亮,耳朵越来越灵敏,大脑越来越智慧,更好地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谢谢!​​​​
 
  原标题:推进高新技术为环境监测赋能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