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第14个世界海洋日|江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2年6月8日 9:25    作者:    文章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2022年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及沿岸区域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全球海洋是一个大型生态系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次级生态系统组成。每个次级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海洋生态系统分类,可按海区划分为沿岸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等;也可按生物群落划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位于陆海之间的滨海湿地因其高生产力和丰富的多样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具有调节水分平衡、改善局部气候、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提供食品和生物栖息地等作用。
 
  2019年7月5日,位于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由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及东沙实验区和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共同组成的第一块遗产地(YS-1),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构成第二块遗产地(YS-2)。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总面积268699公顷,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这里是濒危物种多、受威胁程度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必经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每年,全球极端濒危物种勺嘴鹬在迁徙过程中来到黄海湿地觅食、换羽等,停留时间长达3至4个月。
 
  “后申遗时代”,世界自然遗产地这块“金字招牌”愈发耀眼,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建成开放,条子泥荣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成为世遗“闪亮名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黄海湿地“共建共享、永续利用”,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江苏样板”。
 
  原标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